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某可逆反应为2X(g)?3Y(g)+Z(g),混合气体中X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在该条件下M点X平衡转化率为$\frac{9}{11}$
B.压强大小有P3>P2>P1
C.平衡后加入高效催化剂使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K减小

分析 A.2X(g)?3Y(g)+Z(g)
开始  a              0             0
转化 2x            3x            x
平衡 a-2x          3x           x
M点X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则$\frac{a-2x}{a-2x+3x+x}$=0.1,解得x=$\frac{9}{22}$a;
B.由图及平衡移动可知,压强越大,X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
D.由图可知,温度越高,X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解答 解:A.2X(g)?3Y(g)+Z(g)
    开始  a              0             0
    转化 2x            3x            x
    平衡 a-2x          3x           x
M点X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则$\frac{a-2x}{a-2x+3x+x}$=0.1,解得x=$\frac{9}{22}$a,则在该条件下M点X平衡转化率为$\frac{2×\frac{9}{22}a}{a}$=$\frac{9}{11}$,故A正确;
B.由图及平衡移动可知,压强越大,X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则压强大小有P3<P2<P1,故B错误;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则平衡后加入高效催化剂,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温度越高,X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K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影响因素、化学平衡三段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图象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3C(g)+D(s)△H>0,A的转化率与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A的浓度或减少C的浓度B.缩小容器的容积或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D.移走部分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高硫煤脱硫分为燃烧前、燃烧中及燃烧后脱硫.
(1)燃烧前脱硫:可用生物脱硫法,即在酸性环境下,有些种类的细菌能利用空气将Fe2+氧化成Fe3+而获得能量,Fe3+再与煤中的FeS2(Fe为+2价)反应使硫转化为硫酸根离子而去除.写出生物脱硫法的离子方程式4H++4Fe2++O2═4Fe3++2H2O,8H2O+FeS2+14Fe3+═15Fe2++16H++2SO42-
(2)燃烧中脱硫:通过加入石灰石,在燃烧过程中将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已知钙的燃烧热635kJ•mol-1,硫的燃烧热297kJ•mol-1、硫酸钙的生成焓△H=-1434kJ•mol-1(即由1molCa(s)、1molS(s)、2molO2(g)生成1molCaSO4(s)的△H值),则CaO(s)+SO2(g)+1/2O2(g)═CaSO4(s),△H=-502kJ•mol-1
(3)燃烧后脱硫:以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利用钠碱循环法脱除烟气中的SO2.图一中横坐标为pH,纵坐标X(i)为各含硫微粒占所有含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
①已知某次吸收液中n(SO32-):n(HSO3-)=10:1,则溶液的pH=8.18.
②当吸收液的pH约为6时,需电解再生.原理如图二所示.
Ⅰ.Pt(I)电极反应式2H++2e-═H2↑.
Ⅱ.H2SO4浓度,a%与b%的大小关系为a%<b%.

(4)取10.00g干煤在1350℃以上的空气中充分燃烧,其中硫元素转化为SO2和少量的SO3(g),氯元素转化为HCl,产生的气体用适量的双氧水吸收,所得溶液稀释至1000.0mL,每次取10.00mL用0.1000mol•L-1NaOH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羟基氰化汞〔Hg(OH)CN〕,[发生反应:NaCl+Hg(OH)CN═Hg(Cl)CN+NaOH]再用H2SO4滴定,平均消耗15.55mLNaOH溶液和1.25×10-5mol的H2SO4.该煤中硫的质量分数为24.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学生探究AgCl、Ag2S沉淀转化的原因.
步  骤现   象
Ⅰ.将NaCl与AgNO3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Ⅱ.向所得固液混合物中加Na2S溶液沉淀变为黑色
Ⅲ.滤出黑色沉淀,加入NaCl溶液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
(1)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Cl.
(2)Ⅱ中能说明沉淀变黑的离子方程式是2AgCl(s)+S2-?Ag2S(s)+2Cl-,沉淀转化的主要原因是Ag2S比AgCl溶解度更小.
(3)滤出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推测含有AgCl.用浓HNO3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部分沉淀未溶解,过滤得到滤液X和白色沉淀Y.
ⅰ.向X中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ⅱ.向Y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①由ⅰ判断,滤液X中被检出的离子是SO42-
②由ⅰ、ⅱ可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含有AgCl和另一种沉淀S.
(4)该学生通过如下对照实验确认了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在NaCl存在下,氧气将Ⅲ中黑色沉淀氧化.
现象 B.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C.一点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①A中产生的气体是O2
②C中盛放的物质W是Ag2S的悬浊液.
③该同学认为B中产生沉淀的反应如下(请补充完整):
2Ag2S+1O2++4NaCl+2H2O?4AgCl+2S+4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5℃时,PbR(R2-为SO42-或CO3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已知Ksp(PbCO3)<Ksp(Pb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PbCO3
B.以PbSO4、Na2CO3和焦炭为原料可制备Pb
C.当PbSO4和PbCO3沉淀共存时,溶液中$\frac{c(S{O}_{4}^{2-})}{c(C{O}_{3}^{2-})}$=105
D.向X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Pb(NO32,可转化为Y点对应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氨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1,N≡N键能为945kJ•mol-1,N-H键能为391kJ?mol-1.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3kJ•mol-1
(2)恒温下,往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6mol H2和1mol N2,反应过程中对NH3的浓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51015202530
c(NH3)/mol•L-10.080.140.180.200.200.20
5min内,消耗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8mol•L-1•min-1,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1[或0.1(mol•L-1-2];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往平衡体系中加入H2、N2和NH3各2mol,化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物质A和物质B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反应:A(s)+2B(g)?2C(g)+D(g)
(1)下列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D
A.2v(B)=v(D)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中B、C、D的浓度之比为2:2:1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相同的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A、B后,在不同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T1>T2(填“>”、“<”或“=”),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0(填“>”、“<”或“=”).
(3)若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2图所示:

①由图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则t8时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②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
(4)物质B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B的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2.5mol•L-1•min-1,推测反应进行到16min时B的浓度约为2.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 mol/L )随反应时间( min )的变化情况见表.
实验序号温度0min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
1820℃1.00.800.670.570.500.500.50
2820℃c10.600.500.500.500.500.50
3800℃c20.920.750.630.600.600.60
4800℃1.00.200.200.200.200.20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min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v(A)为0.013mol/(L•min);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是50%,B的浓度是0.25mol/L;800℃时,该反应2A(g)?B(g)+D(g) 的平衡常数数值是0.25;若同温下,另一个恒容密闭的容器中也在发生该反应,某时刻A、B、D的浓度均为2mol/L,则该时刻v(正)<v(逆)(填“>”“=”或“<”).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1=1.0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或“<”),且c2> 1.0mol/L (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已知反应:①SO3+H2O═H2SO4②Cl2+H2O═HCl+HClO
③2F2+2H2O═4HF+O2↑        ④2Na+2H2O═2NaOH+H2
⑤SiO2+2NaOH═Na2SiO3+H2O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⑤(填序号,下同).H2O被氧化的是④,H2O被还原的是③.
(2)写出方程式②的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3)用双线桥法标出方程式④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反应中若产生0.2mol的气体,则有0.4mol的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