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1)已知2CH4(g)+O2(g)═2CO(g)+4H2(g)△H=aKJ/mol
CO(g)+2H2(g)═CH2OH(g)△H=bKJ/mol
试写出由CH4和O2制取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2CH4(g)+O2(g)=2CH3OH(g)△H=(a+2b)kJ/mol.
(2)还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备甲醇:CO(g)+2H2(g)═CH2OH(g)
甲图是反应时CO和CH2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用H2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H2)=0.15mol/(L•min).

(3)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和20molH2,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乙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D.(填字母)
A.H2的消耗速率等于CH2OH的生成速率的2倍数
B.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体系中H2的转化率和CO的转化率相等
D.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②比较A、B两点压强大小PA<PB(填“>、<、=”)
③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20L.如果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0molCO和20molH2,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V(B)=4L.
(4)以甲醇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若KOH溶液足量,则写出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H3OH+3O2+4OH-=2CO32-+6H2O.

分析 (1)已知:①2CH4(g)+O2(g)═2CO(g)+4H2(g)△H=akJ/mol
②CO(g)+2H2(g)=CH3OH(g)△H=b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可得:2CH4(g)+O2(g)=2CH3OH(g);
(2)根据反应速率v=$\frac{△c}{△t}$,结合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前边的系数之比来计算;
(3)①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②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T1℃时比较CO的转化率,转化率越大,则压强越大;
③A、B反应温度相等,则平衡常数相等,利用平衡常数计算;
(4)燃料电池总反应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在碱性环境下,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根离子.

解答 解:(1)已知①2CH4(g)+O2(g)=2CO(g)+4H2(g)△H=a KJ/mol
②CO(g)+2H2(g)=CH3OH(g)△H=b KJ/mol,①+②×2可得到2CH4(g)+O2(g)=2CH3OH(g)△H=(a+2b)kJ/mol,
故答案为:2CH4(g)+O2(g)=2CH3OH(g)△H=(a+2b)kJ/mol;
(2)用甲醇表示的反应速率v=$\frac{0.75mol/L}{10min}$=0.075mol/(L•min),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是甲醇的2倍,即0.15mol/(L•min),故答案为:0.15mol/(L•min);
(3)A.H2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H的生成速率的2倍,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平衡,故A错误;
B.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是化学平衡的特征,达到了平衡,故B正确;
C.体系中H2的转化率和CO的转化率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平衡,故C错误;
D.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等于质量和物质的量的比值,物质的量变化,质量不变,所以当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证明达到了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②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T1℃时比较CO的转化率,转化率越大,则压强越大,图象中PB转化率大于PA,可知PA<PB,故答案为:<;
 ③A、B两容器温度相同,即化学平衡常数相等,且B点时CO的转化率为0.8,
则            CO(g)+2H2(g)?CH3OH(g)
起始(mol):10     20         0
转化(mol):8      16         8
平衡(mol):2       4         8
设体积为VL,则有K=$\frac{\frac{8}{V}}{\frac{2}{V}•(\frac{4}{V})^{2}}$=4,V=4L,
故答案为:4;
(4)燃料电池总反应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在碱性环境下,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根离子,即2CH3OH+3O2+4OH-=2CO32-+6H2O,
故答案为:2CH3OH+3O2+4OH-=2CO32-+6H2O.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平衡状态判断、盖斯定律应用、原电池,题目比较综合,为高考常见题型,需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3)中体积计算为难点,注意掌握平衡常数应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1)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制备Na2S2O3•5H2O的装置和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Ⅰ.打开Kl,并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人足量浓硫酸,加热.
Ⅱ.C中的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即停止C中的反应.
Ⅲ.过滤C中的混合液.
Ⅳ.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
①Ⅰ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Ⅱ中“停止C中的反应”的操作是打开K2,关闭K1
③Ⅳ中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Na2S2O3•5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重结晶方法提纯.
④装置B的作用是在C中的反应停止后吸收A中产生的多余SO2防止空气污染.
(2)依据反应2S2O32-+I2═S4O62-+2I-,可用I2的标准溶液测定产品的纯度.取5.5g产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10mL溶液,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050mol•L-1I2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编号1234
溶液的体积/mL10.0010.0010.0010.00
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mL19.9919.9817.1320.03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I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蓝,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改变.
②Na2S2O3•5H2O在产品中的质量分数是90.2%(Na2S2O3•5H2O的式量为248,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已知:CH3CH2OH+NaBr+H2SO4(浓)$\stackrel{△}{→}$ CH3CH2Br+NaHSO4+H2O.实验室制备溴乙烷(沸点为38.4℃)的装置如图1: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28mL浓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10.3g溴化钠和几粒碎瓷片,小火加热,使NaBr充分反应.

(1)反应时若温度过高会降低溴乙烷的产率,原因是溴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也可看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Br2.为避免温度过高,宜采用水浴加热.
(2)反应结束后,U形管中粗制的溴乙烷呈棕黄色.为了除去其中的杂质,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填序号).A.Na2SO3溶液      B.H2O    C.NaOH溶液   D.CCl4
(3)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和NaOH乙醇溶液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乙烯(或验证溴乙烷与NaOH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盛水的试管(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蒸气.
(4)为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④①⑤③②④①⑤③②(填序号).
①加热   ②加入AgNO3溶液   ③加入稀HNO3酸化   ④加入NaOH溶液   ⑤冷却
(5)经提纯最终得到纯净的溴乙烷为7.63g,则溴乙烷的产率为7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TiO2既是制备其他含钛化合物的原料,又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
(1)实验室利用反应TiO2(s)+2CCl4(g)═TiCl4(g)+CO2(g),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取TiCl4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有关性质如表:
物质熔点/℃沸点/℃其他
CCl4-2376与TiCl4互溶
TiCl4-25136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1)反应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或水蒸气和氧气),
(2)反应结束后依次进行如下操作:①熄灭酒精灯②停止通氮气③冷却至室温.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②(填序号).
(3)D中的液态混合物成分是CCl4和TiCl4,要分离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CO(g)+H2O(g)?CO2(g)+H2(g).在某温度下,平衡常数是9.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经10min反应达到平衡.
计算:
(1)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反应速率为7.5×10-4mol•L-1•min-1
(2)达到平衡时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75%;
(3)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等物质的量之比的CO(g)和H2O(g)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体积百分数为3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B.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解释下列事实.
(1)焰火发出绚丽色彩的原理是:金属的焰色反应,灼烧时呈现不同的颜色
(2)请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规则解释Fe3+较Fe2+(Fe3+不易再失电子)更稳定的原因:Fe3+的3d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
(3)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的原因是:P的3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防冻剂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实验室模拟生产乙二醇的过程:


物质熔点沸点水溶性相对分子质量
乙二醇-12.9℃197.3℃溶于水、醇62
甲醇-97℃64.7℃与水互溶32
草酸二甲酯54℃163.5℃微熔于冷水,溶于醇和醚118
(一)草酸二甲酯的制备
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模拟草酸二甲酯的制备:
步骤1:先往三颈烧瓶中加入甲醇,然后通过A在搅拌器工作时缓慢加入浓硫酸,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草酸;
步骤2:将A换为球形冷凝管,在3处塞上温度计,在一定的温度下回流2-3小时;
步骤3:将混合液冷凝分离得到草酸二甲酯.
(二)乙二醇的制取
实验室用图2所示的装置模拟工业乙二醇的制取(夹持设备和部分加热装置省略)
反应方程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步骤3中首个操作是将混合物与冷水混合,则“混合”的正确操作是将混合物沿杯壁慢慢注入装有冷水的烧杯(或容器)中,并不断搅拌.
(2)装置B的作用是使草酸二甲酯和氢气混合均匀.烧杯C中水的温度不能低于55℃,原因是温度低于55℃,未反应的草酸二甲酯会凝结堵塞导管.
(3)对粗产品(主要含乙二醇、草酸二甲酯和甲醇)进行精制,蒸馏收集197.3℃(197℃左右即可)℃的馏分.
(4)实验过程中,使用了16g H2和59g草酸二甲酯,最后得到乙二醇为12.4g,乙二醇的产率为40%.
(5)设计实验证明乙二醇为二元醇:取62g乙二醇,加入足量金属钠充分反应,收集并测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2g(或其他合理答案,乙二醇与氢气的量符合正确比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将烟气通过装有石灰石浆液的脱硫装置可以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硫,最终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可参与下图所示的几个工厂利用废气,废渣(液)联合生产化肥硫酸铵的工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ABC.(填写字母编号)
A.温室效应B.酸雨C.粉尘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2)在烟气脱硫的过程中,所用的石灰石浆液在进入脱硫装置前,需通一段时间二氧化碳,以增加其脱硫效率;脱硫时控制浆液的pH值,此时浆液含有的亚硫酸氢钙可以被氧气快速氧化生成硫酸钙.
①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浆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为Ca( HCO32
②亚硫酸氢钙被足量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 HSO32+O2=CaSO4+H2SO4
(3)工艺操作①、②分别为将空气液化后蒸馏分离出氧气,获得氮气、过滤.
(4)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氢气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请写出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剂}}{△}$CO+3H2
(5)写出生成“产品”的离子方程式:CO2+2NH3+CaSO4+H2O=CaCO3↓+(NH42SO4
(6)副产品的化学式为CaO.该联合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