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原因是铝化学性质活泼、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

分析 铝性质活泼,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铝,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铝性质活泼,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铝,为致密的氧化膜,可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故答案为:氧化膜.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铝的性质与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双基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
A.NH4NO3B.Cl2C.H2O2D.Na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资料显示:氯化铁为共价化合物.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i.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iii.B中溶液变蓝
(1)现象i中的白雾是HCl小液滴,形成白雾的原因是FeCl3•6H2O 受热水解,生成HCl 气体,同时受热失去结晶水,HCl和H2O 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2)分析现象 ii,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KSCN 溶液分别检验现象 ii 和a 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 ii 中黄色气体含有FeCl3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
①实验b 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2I-=2Fe2++I2.实验证实推测成立.
②溶液变蓝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KI淀粉溶液,再滴入几滴 HCl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若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则推测成立.
(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 Cl2,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均证实了Cl2的存在.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将B中KI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检验 Fe2+B中溶液呈浅橙红色;未检出Fe2+
①方案1 的洗气瓶C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NaCl溶液.
②方案2 中检验 Fe2+的原因是排除Fe3+将Br-氧化成Br2 的可能性.
(5)将A中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MnO2+4FeCl3•6H2O$\frac{\underline{\;\;△\;\;}}{\;}$2Fe2O3+3MnCl2+3Cl2↑+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实验室不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iO2+2NaOH=Na2Si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于制造氮肥B.氯气可用于消毒和制造漂白粉
C.蔗糖可以食用D.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可以饮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材料的研发成功和广泛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极大污染.
(1)将下列的材料特性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材料上:①水硬性、②强导光性、③耐高温和绝
缘性、④高强度和良好弹性、⑤强抗腐蚀能力、⑥良好的透气性陶瓷③;光导纤维②;水泥①;不锈钢⑤;橡胶④;天然纤维⑥.
(2)“白色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可降解塑料的研制成功是防止“白色污染”最根本措施,它可分为光降解降解塑料和微生物降解塑料两类.
(3)金属腐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有表面保护膜法、形成合金(改变内部结构)、电化学防护(牺牲活泼金属).
(4)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加剧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并通过水中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容易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改善水质的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处理污水的化学方法有: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
(5)室内空气的污染有时比室外更严重.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①厨房燃料燃烧产生气体和烹调产生油烟;
②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挥发的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用pH计测量0.1mol•L-1FeCl3溶液的pH为a,再测量稀释10倍的0.01mol•L-1FeCl3溶液的pH为b,可判断出FeCl3水解程度与盐溶液浓度大小关系
B.将装有3~4mL无水乙醇的试管浸入50℃左右的热水中,将烧黑的铜丝迅速插入无水乙醇中,可观察到铜丝变红,反复数次,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C.向某溶液加浓NaOH溶液并微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此溶质为铵盐
D.酸碱中和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标准溶液,导致实验结果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I2O5为白色固体,易吸水形成碘酸,I2O5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CO2,某化学课外话动小组设计实验用I2O5测定空气中CO的含量.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②通入含CO的空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③停止通入空气.测定C内沉淀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cdabghfe(用导管接口字母表示).
(4)B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5)D中的现象为D中固体部分变为紫黑色.
(6)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率为V0mL/min,测得在0-tmin内C装置中生成沉淀质量为mg,假设I2O5足量且与CO充分反应,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L/mol,计算空气中CO的体积分数为$\frac{1000m{V}_{m}}{197{V}_{0}t}$×100%.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法存在误差,他的理由可能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0.5mo1•L-1Fe2(SO43溶液中含Fe3+数目为1NA
B.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含C-H数目为6NA
C.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的总数为1NA
D.5.6gFe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