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 Cu2+ + H2O
B. 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 +2H+ = Mg2+ + 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Ag+ = Cu2+ + Ag
D. 稀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 = Ca2+ + H2 CO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古代制得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金子。其冶炼方法是:将炉甘石(ZnCO3)和赤铜矿(Cu2O)以及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800 ℃左右,即炼出闪烁着金子般光泽的“药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药金”是铜锌合金 ②冶炼过程中炉甘石直接被木炭还原,有锌生成 ③用火焰灼烧法可区分黄金和“药金” ④用稀HNO3能区别黄金和“药金” ⑤表面有黑色氧化物的是“药金”,用稀硫酸洗涤后可去掉黑色膜,但可能显示出铜红色
A. ①②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配制100mL 1mol/L的硫酸溶液,进行下列操作,然后对溶液浓度作精确测定,发现真实浓度小于1mol/L。他的下列操作中使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 )
①用量筒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②量筒中浓硫酸全部转移到烧杯中稀释,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烧杯未洗涤;③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有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④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时,不是逐滴加入,因而使液面超过了刻度线,他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面刚好和刻度线相切。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10mL 0.1molL﹣1 的一元酸HA溶液,在水中约有0.1%发生电离(每1000个HA只有1个HA电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的pH约是4
B.HA一定是一种弱酸
C.恰好中和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10﹣6mol
D.与足量Mg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可能是11.2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部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Ca、97Bk(锫)、Uus和Uus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
A.117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5
B. Uus和Uus互为同位素
C. Ca、97Bk表示两种原子、两种元素
D.上述元素都位于长周期中
(2)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知,1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A.第七周期第ⅣA族
B.第七周期第ⅦA族
C.第六周期第ⅣA族
D.第六周期第ⅦA族
(3)117号元素Uus属于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它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砹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________(填“强”或“弱”);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上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53I、55Cs和55Cs放射性元素变成其他元素,发生了化学变化
B.he3分子和ha3分子结构相同
C.j元素与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颜色相同
D.加碘食盐中“碘”不是碘53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煤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NO2和NO等多种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煤进行加工后再燃烧,或将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1)将煤直接进行燃烧可能会形成硝酸型酸雨。
①写出有关物质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下是对硝酸型酸雨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用序号填空)。
a.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b.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c.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
d.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作用转化为硝酸盐,给植物提供氮肥
(2)如图是对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常温脱硫处理的基本流程示意图,试写出在废气脱硫并形成副产物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脱硫以后,在废气中含量明显增加的不良气体是(写物质名称)________,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脱硫后废气中是否含有SO2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