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Zn为正极,碳为负极 | |
B. | 负极反应为2NH4++2e-═2NH3↑+H2↑ | |
C. | 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 | |
D. | 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的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电器 |
分析 A.原电池中,失电子的电极作负极,据此判断;
B.干电池工作时,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电流从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
D.根据糊状物的性质分析,NH4Cl和ZnCl2都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
解答 解:A、锌失电子而作负极,碳为正极,故A错误;
B、锌失电子而作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B错误;
C、干电池工作时,电流从正极碳经外电路流向负极锌,故C错误;
D.NH4Cl和ZnCl2都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所以干电池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电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根据原电池正负极上得失电子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 |
B. | 由C(金刚石)═C(石墨)△H=-1.9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
C. |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 |
D. | 在25℃、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标准状况下1molSO3的体积为22.4L | B. | 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比SO2大 | ||
C. | 1molSO42-的质量为94g | D. | 1molOH-含有10mol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度差 平均值 (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30.1 | |
2 | 27.0 | 27.4 | 27.2 | 33.3 | |
3 | 25.9 | 25.9 | 25.9 | 29.8 | |
4 | 26.4 | 26.2 | 26.3 | 30.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 B. | 正盐中一定不含氢元素 | ||
C. | 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 D. | 酸式盐中含有氢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