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
H2C2O4溶液
H2O0.2 mol/L KMnO4溶液3 mol/L
稀硫酸
13.02.03.02.04.0
22.03.03.02.05.2
31.04.03.02.06.4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KMnO4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1.5×10-2mol/(L•min).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
H2C2O4溶液
H2O0.2 mol/L KMnO4溶液3 mol/L
稀硫酸
43.02.03.02.0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4min).

分析 (1)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KMnO4浓度,根据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解答;
(2)先根据醋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判断过量,然后根据不足量及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出反应速率;
(3)①由图乙可知反应开始后锰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加的比较快,所以探究的是硫酸镁在反应中的作用;
②作对比实验时,除了加入MnSO4不同外,其它量完全相同,据此进行解答;
③若反应加快,说明Mn2+是催化剂,反应过程中溶液褪色时间减少.

解答 解:(1)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KMnO4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KMnO4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故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KMnO4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草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0.003L=0.0018mol,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mol•L-1×0.003L=0.0006mol,草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18mol:0.0006mol=3:1,显然草酸过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frac{0.2mol/L×0.003L}{(3+2+3+2)×1{0}^{-3}L}$=0.06mol/L,
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frac{0.06mol/L}{4min}$=1.5×10-2 mol/(L•min),
故答案为:1.5×10-2 mol/(L•min);
(3)①由图乙可知反应开始后速率增大的比较快,说明生成物中的MnSO4(或Mn2+)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与实验1作对比实验,则加入的硫酸锰的量不同,其它条件必须相同,所以加入的少量固体为MnSO4
故答案为:MnSO4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则反应速率加快,溶液褪色的时间小于4min,从而说明Mn2+是催化剂,
故答案为: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4min).

点评 本题主要结合实验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对比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得出合理结论,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后变色B.SO2漂白草编制品
C.木炭使红棕色的NO2气体褪色D.淀粉遇碘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原子序数小于36 的X、Y、Z、W 四种元素,其中X 形成的单质是最轻的物质,Y 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 倍,Z 原子基态时2p 原子轨道上有3 个未成对的电子,W 的原子序数为29.回答下列问题:
(1)Y2X2 中Y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杂化,1mol Y2X2 含有σ 键的数目为3×6.02×1023
(2)Y 的一种氧化物与Z 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Z 的这种氧化物分子式是N2O.
(3)标准状况2.24L Z 的简单氢化物溶于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放热Q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3(g)+HNO3(aq)=NH4NO3(aq)△H=-10Q kJ/mol.
(4)元素W 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CuCl,氯化物晶体溶于足量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NO3-+2H+=Cu2++Cl-+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6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关闭
C.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
D.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制备Fe(OH)2
(1)在试管I中加的试剂是A
A.铁屑、稀H2SO4B.NaOH溶液
(2)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检验A口排出气体的纯度,再关闭止水夹.
(3)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氢气,充满了整个实验装置,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质量百分含量为25%的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  )
  a极板 b极析 X电极 Z溶液
 A 锌 石墨 负极 CuSO4
 B 石墨 石墨 负极 NaOH
 C 银 铁 负极 AgNO3
 D 铜 石墨 负极 CuCl2
A.AB.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上用黄铁矿(FeS2,其中S元素为-l价)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制备SO2:4FeS2+11O2═8SO2+2Fe2O3,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Fe、S(填元素符号).当该反应转移2.75mol电子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2)实验室中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SO2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已知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慢慢滴加.
②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试写出一个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③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使残留在装置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被充分吸收.
④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m g,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n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frac{\frac{m}{80}}{\frac{m}{80}+\frac{n}{233}}$×100%(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3)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3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试管a中出现淡黄色浑浊.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III(填“I”、“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有A、B、C、D、E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短周期中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非金属元素;B元素的原子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其基态原子中每种能级电子数相同;C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nsnnpn+1;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3:1;E元素是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的主要成分元素.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4周期IB族;E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2)A分别与B、C、D能形成电子总数为10的化合物,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H2O、NH3、CH4(写分子式).
(3)A与D形成的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的电子式为,其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4)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用元素符号表示).
(5)含有A、C、D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多种,常温下,水溶液PH>7且能抑制水电离的弱电解质是NH3•H2O,水溶液PH<7且能促进水电离的强电解质是NH4NO3,将这两种化合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于水中,所得水溶液PH=10,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H4+)>c(NO3-)>c(OH-)>c(H+).
(6)已知在25℃、101kPa下:ABC(aq)+A2D(1)=BC-(aq)+A3D+(aq)△H=+45.6kJ•mol-1
A3D+(aq)+DA-(aq)=2A2D(1)△H=-57.3kJ•mol-1
则在25℃、101kPa的稀溶液中,ABC与D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以离子方程式表示):HCN(aq)+OH-(aq)═CN-(aq)+H2O(1)△H=-11.7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