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溶液中c(A2+)减小 | |
B. | B的电极反应:B-2e-=B2+ | |
C. | 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 |
D. | 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一段时间以后沉淀逐渐溶解 |
分析 该装置中右边装置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是不能构成原电池只能形成电解池,左边装置中能发生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是原电池.当 K 闭合时,在交换膜处 SO42-从右向左移动,说明A为负极,B为正极,即A的金属活动性大于B;连接B的y极为Y阳极,连接A的x极为阴极.
解答 解:A、当 K 闭合时,在交换膜处 SO42-从右向左移动,说明A为负极,B为正极,原电池中负极A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导致溶液中(A2+)浓度增大,故A错误;
B、当 K 闭合时,在交换膜处 SO42一从右向左移动,说明A为负极,B为正极,B极上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生成金属单质,电极反应式为B2++2eˉ═B,故B错误;
C、右边装置中连接B的y极为阳极,连接A的x极为阴极,电解池工作时,y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C错误;
D、右边装置中y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x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由于氢离子放电而氢氧根离子不放电导致溶液呈碱性,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难度较大,明确原电池放电时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解本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 |
B. | 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 |
C. | 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 |
D. | 某特定反应,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半径:X>Y>Z>W | |
B. | 单质的熔沸点:W>Z | |
C. | 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 | |
D. | 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一定为106g•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l2O3 | B. | Fe2O3 | C. | ZnO | D. | Cu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机酸中都含有官能团-C-O-O-H | |
B. | 氨基酸与硝基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 |
C. | 多糖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 |
D. | H7N9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方法 | 试剂 | |
A | 乙烷(乙烯) | 洗气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B | AlCl3(MgCl2) | 过滤 | 氢氧化钠溶液 |
C | CO2(SO2) | 洗气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D | Al(Mg) | 过滤 | 氢氧化钠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