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甲表示200℃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B.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
C.200℃时,原平衡中再加入0.4molC,则B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25%
D.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zC(g)的△H<0,且△S<0

分析 由图甲可知,反应中A、B、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4:0.2:0.2=2:1:1,根据反应中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2A(g)+B(g)?C(g),据此分析:
A、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结合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平衡常数,据此判断;
B、根据v=$\frac{△c}{△t}$计算反应速率;
C、由图甲可知,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25,200℃时,原平衡中再加入0.4molC,等效为原平衡增大压强,据此判断增大压强平衡移动方向;
D、由图乙可知,n(A):n(B)一定时,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据此判断反应热效应;根据气体系数之和大小判断熵变;

解答 解:由图甲可知,反应中A、B、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4:0.2:0.2=2:1:1,根据反应中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2A(g)+B(g)?C(g),
A、由图可知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mol、0.2mol、0.2mol,所以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1mol/L,结合化学方程式2A(g)+B(g)?C(g),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frac{0.1}{0{.2}^{2}×0.1}$=25,故A正确;
B、根据v=$\frac{△c}{△t}$可知v(B)=$\frac{\frac{0.2}{2}}{5}$mol•L-1•min-1=0.02mol•L-1•min-1,故B错误;
C、由图甲可知,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25,200℃时,原平衡中再加入0.4molC,等效为原平衡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物质的量分数大小于0.25,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n(A):n(B)一定时,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反应物气体系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系数之和,所以△S<0,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反应速率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等,难度中等,注意C选项中理解等效平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工业上生产Na、Ca、Mg都用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但钾却不能用电解熔融KCl的方法制得,因金属钾易溶于熔融态的KCl中而有危险,难获得钾,且降低电流效率.现生产钾是用属钠和熔化的KCl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制取:
KCl+Na   $\stackrel{一定条件}{?}$     NaCl+K+Q (Q<0)
有关数据如下表:
熔点℃沸点℃密度(g/cm3
Na97.8882.90.97
K63.77740.86
NaCl80114132.165
KCl7701500(升华)1.984
(1)工业上制取金属钾的化学原理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钾蒸汽逸出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不断得到金属钾),在常压下金属钾转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774℃,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882.9℃.
(2)在制取金属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的降低温度或移去钾蒸气.
(3)生产中常向反应物中通入一种气体,并将从反应器中导出的气体进行冷却得到金属钾,且将该气体可循环利用,该气体是d.
a.干燥的空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到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frac{c(K)}{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n、p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W2、X2、Z2分别是元素W、X、Z的单质.已知:
I.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可发生反应:aX2+bW2?cm,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X2W2m
起始浓度/mol•L-10.40.40
平衡浓度/mol•L-10.30.10.2
II.它们可发生如下反应:2m(g)+3Z(g)=6n(g)+X2(g);4n(g)+Y2(g) $\frac{\underline{催化剂}}{△}$2p(l)+2Z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X<YB.a:b:c=3:1:2
C.X的氧化物一定是无色气体D.m、n、p三种物质均为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s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s内的反应进程.
(1)前20秒内O2的平均生成速率:5.5×10-4mol/(L•s)
(2)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不改变其他条件,向该容器中再加入少量的NO2,平衡移动的方向是正向,NO2的平衡转化率< 68.75%(填“>”、“<”或“=”),NO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氨及铵盐在中学化学及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1)合成氨是重要的工业反应:N2(g)+3H2(g)?2NH3(g),已知NH3与H2的燃烧热分别为:382.7KJ•mol-1、285.8KJ•mol-1,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0KJ/mol.
(2)在2L恒容装置中充入1molN2、3molI2,在500℃、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装置内NH3的体积百分含量如下图1所示,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C.

A.使用催化剂,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B.容器内ν(N2)=ν(H2)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当容器内n(H 2):n(NH3)=3:1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D.20分钟内ν(NH3)=0.033mol•L-1•min-1
(3)同时研究氨的含量与温度及催化剂的关系得到上图2,其中a线表示平衡时氨的含量,b线表示在使用催化剂下反应进行10分钟时氨的含量,比较X、Y两点的平衡常数大小并说明原因:Y点大,因为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Y、Z两点的反应速率Y点大(填写“Y点大”或“Z点大”).
(4)已知:KSP[Mg(OH)2]=1.3×10-11,K(NH3•H2O)=1.8×10-5
①Mg(OH)2+2NH4+?Mg2++2NH3•H2O的平衡常数K=0.04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向0.01mol Mg(OH)2固体中加入1L 的0.03mol•L-1的NH4Cl溶液恰好使固体完全溶解.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c(NH4+)=c(Mg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反应Fe(s)+CO2(g)?FeO(s)+CO(g)△H1,平衡常数为K1反应Fe(s)+H2O(g)?FeO(s)+H2(g)△H2,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
700℃900℃
K11.472.15
K22.381.67
反应CO2(g)+H2(g)?CO(g)+H2O(g)△H,平衡常数K,则△H=△H1-△H2(用△H1和△H2表示),K=$\frac{{K}_{1}}{{K}_{2}}$(用K1和K2表示),且由上述计算可知,反应CO2(g)+H2(g)?CO(g)+H2O(g)是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CO2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0;若铁粉足量,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1,则平衡时CO2的浓度为$\frac{2}{3}$mol•L-1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frac{c(CO)}{c(C{O}_{2})}$增大的是A(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再充入一定量的CO2    D.再加入一定量铁粉
(3)对于可逆反应Fe(s)+CO2(g)?FeO(s)+CO(g),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①从图中看到,反应在t2时达平衡,在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C.
A.升温       B.增大CO2浓度      C.使用催化剂
②如果在t3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部分CO,t4~t5时间段反应处于新平衡状态,请在图上画出t3~t5的V(逆)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差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C.强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
D.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
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SiO32-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ClO-+Cl-+H2O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化学药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和呼吸道吸收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下列预防措施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使用四氯化碳时戴防尘口罩
B.实验过程中移取强酸、强碱溶液应带防酸碱手套
C.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
D.称取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