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电子式为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5)100g上述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得到N2 33.6L(标准状况)。
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
②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8.(15分)
(1) (2)Fe (3)离子键和共价键
(4)2NaHCO3Na2CO3 +CO2↑+H2O
(5)①CO2 、H2O ② 65%
【解析】(1)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共用三对电子形成氮气,则N2的电子式为
(2),因为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所以Fe2O3作为氧化剂,与Na反应得电子生成Fe单质。
(3),KClO4属于含氧酸盐,所以KClO4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共价键,K是19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NaHCO3热稳定性较差,受热分解,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 +CO2↑+H2O
(5)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所以用碱石灰出去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标况下33.6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则根据N原子守恒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1.5×2÷3)×65÷100×100%=65%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不正确的是 ( )。
A.2(C6H+nH2O―→nC12H22O
B.C12H22O+H2O―→2C6H
C.C6H12O6+6O2―→6H2O+6CO2
D.C6H ―→2C2H5OH+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 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AlCl3 B、Na2O C、FeCl2 D、Si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性:甲>乙>丁
B.原子半径:辛>己>戊
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除杂方法 |
A. | CO(g) | CO2(g) | NaOH溶液、 浓H2SO4 | 洗气 |
B. | NH4Cl(aq) | Fe3+(aq) | NaOH溶液 | 过滤 |
C. | Cl2(g) | HCl(g) | 饱和食盐水、 浓H2SO4 | 洗气 |
D. | Na2CO3(s) | NaHCO3(s) | — | 灼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已知:主反应 2Na2CO3 (aq) + 3H2O2 (aq)
2Na2CO3·3H2O2 (s) ΔH < 0
副反应 2H2O2 = 2H2O + O2↑
滴定反应 6KMnO4 + 5(2Na2CO3·3H2O2) +19H2SO4 =
3K2SO4 + 6MnSO4 +10Na2SO4 + 10CO2 ↑ + 15O2↑ + 34H2O
50 °C时 2Na2CO3·3H2O2 (s) 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支管的作用是 。
(2)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其措施有 、
和 。
(3)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或无水乙醇,
均可析出过碳酸钠,原因是 。
(4)步骤③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
是 。
(5)下列物质中,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的有 。
A.Fe2O3 B.CuO
C.Na2SiO3 D.MgSO4
(6)准确称取0.2000 g 过碳酸钠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50 mL 蒸馏水溶解,再加50 mL 2.0 mol·L-1 H2SO4,用2.000×10-2 mol·L-1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30.00 mL,则产品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