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B 18g,C49g,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现将22gA和11gB混合反应,能生成D(  )
A.1m olB.0.5molC.0.275molD.0.25mol

分析 40gA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0g-18g=22g,生成的C的质量为49g-40g=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的D的质量,根据质量定比定律,计算22gA和11gB反应,哪种物质有剩余,根据不足量的物质利用质量定比关系计算生成D的质量,再根据n=$\frac{m}{M}$计算生成的D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40gA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0g-18g=22g,生成的C的质量为49g-40g=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D的质量为40g+22g-9g=53g,
11gB完全反应需要A的质量为40g×$\frac{11g}{22g/mol}$=20g,小于22g,故22gA和11gB反应,B完全反应,故生成D的质量为53g×$\frac{11g}{22g}$=26.5g,
故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frac{26.5g}{106g/mol}$=0.25mo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甲同学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铁表面被钝化.
(2)甲同学另称取铁钉10.0g放入2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甲同学认为X中可能含有Fe3+也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此结论,应用ad(选填序号).
a.KSCN溶液    b.铁粉和KSCN溶液     c.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3)乙同学取448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褪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50%.
【探究二】
分析乙同学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除水蒸气外还可能含有Z和W气体.为此设计了如图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4)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尽.
(5)丙同学认为用如图中的D、E、F装置可证明气体Y中还含有Z,则Z气体为H2(化学式),证明Z气体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且无水硫酸铜变蓝;F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进入到E
(6)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W的理由是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确认W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c(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醇对水质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种电化学法可消除这种污染,其原理是通电后,将Co2+氧化成Co3+,然后以Co3+作氧化剂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净化.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模拟上述过程:
①完成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6Co3++CH3OH+H2O═CO2+6Co2++6H+
②若如图装置中的电源为甲醇-空气-KOH溶液的燃料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OH-6e-+8OH-═CO32-+6H2O;
③净化含1mol甲醇的水,理论上燃料电池需消耗KOH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硅是微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发电的基础材料,获得高纯硅的方法很多.
(1)目前已工业化进行的方法是由液氨存在下用NH4Cl与Mg2Si 反应可制取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Si+4NH4Cl=SiH4+2MgCl2+4NH3,硅烷再分解即可得高纯硅.
(2)2003年Toshiyuki Nohira等人采用CaCl2为熔盐体系,用石墨作阳极,采用图1特制的阴极,由SiO2直接电解制得纯硅,总反应方程式为:SiO2 $\frac{\underline{\;\;\;\;\;\;\;电解\;\;\;\;\;\;\;}}{熔融CaCl_{2}}$ Si+2O2↑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iO2+4e-=Si+2O2-;阳极石墨块除作为电极外,另一作用是将阳极生成的O2转变为CO2、CO.

(3)西门子生产高纯硅关键工艺之一是SiCl4氢化为SiHCl3,原理为:SiCl4(g)+H2(g)?SiHCl3(g)+HCl(g)△H.反应的分压常数(平衡分压p代替平衡浓度c,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
①该反应为△H>0(选填:“>”“<”“=”)
②平衡常数Kp=$\frac{P(SiHC{l}_{3})•P(HCl)}{P(CC{l}_{4})•P({H}_{2})}$.
③提高SiCl4转化为SiHCl3的转化率除可改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n(H2)/n(SiCl4)投料比.
④该工艺是在无水条件下进行的,以避免发生:SiHCl3+3H2O═H2SiO3+3HCl+H2↑,该反应中每水解1molSiHCl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Ag+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有水参加反应
B.反应后溶液呈无色
C.该反应的还原剂为K2S2O8
D.MnSO4和K2S2O8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
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一定温度下的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2和3mol 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H=-a kJ•mol-1(a>0),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B(填编号)
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 H2,同时生成0.4molH2O
D.该体系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保持不变
②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0.2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改变条件C(填选项),可使K=1.
A.增大压强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加入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以下是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Mg(OH)2Cu(OH)2Fe(OH)2Fe(OH)3
溶解度/g9×10-41.7×10-61.5×10-43.0×10-9
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杂质离子.例如:
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充分反应,过滤结晶即可;
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即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种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Fe3+、Fe2+都被转化为Fe(OH)3(填化学式)而除去.
(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氨水为宜,其原因是不会引进新的杂质.
(3)②中除去Fe3+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Mg(OH)2=3Mg2++2Fe(OH)3
(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DE(填字母).
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
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
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
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等)也能够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