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亚硝酸钠(NaNO2)是重要的防腐剂.现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1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

已知:
①2NO+Na2O2→2NaNO2
②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红棕色气体消失,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O;
(3)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方法是取样,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4)经检验C产物中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碳酸钠和NaOH,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仪器E的名称是干燥管,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B(填字母);
A.浓H2SO4        B.碱石灰          C.无水CaCl2
(5)将1.56g过氧化钠完全转化成为亚硝酸钠,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0.24g.
(6)反应后烧瓶A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硝酸,不能直接排放,用NaOH溶液调成中性,再用电化学降解法进行处理,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上图2所示.25℃时,反应进行10min,溶液的pH由7变为12.电源正极为A(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2NO3-+6H2O+10e-=N2↑+12OH-

分析 A装置为C与HNO3(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B中与水反应是硝酸,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C装置中制备NaNO2,由于二氧化碳、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得到碳酸钠、氢氧化钠,故需要需要除去二氧化碳,并干燥NO气体,可以在B、C之间添加盛放碱石灰的装置,反应开始需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氧气将NO氧化.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氧化未反应的NO,可以防止污染空气,由题目信息,酸性条件下,NO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3)利用亚硝酸能与盐酸反应生成NO进行检验;
(5)根据方程式: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3NO2+H2O=2HNO3+NO,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Na2O2═2NaNO2进行计算,注意需找B装置中得到NO与C物质的量关系;
(6)由图可知,Ag-Pt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则Ag-Pt电极为阴极,Pt电极为阳极,故A为正极,B为阴极.

解答 解:A装置为C与HNO3(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B中与水反应是硝酸,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C装置中制备NaNO2,由于二氧化碳、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得到碳酸钠、氢氧化钠,故需要需要除去二氧化碳,并干燥NO气体,可以在B、C之间添加盛放碱石灰的装置,反应开始需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氧气将NO氧化.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氧化未反应的NO,可以防止污染空气,验证NO的还原性.
(1)C与HNO3(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二氧化氮,反应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故答案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二氧化氮在B中与水反应是硝酸,硝酸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与NO,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气体消失,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D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红棕色气体消失,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吸收未反应的NO;
(3)亚硝酸能与盐酸反应生成NO,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方法是:取样,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故答案为:取样,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4)二氧化碳、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得到碳酸钠、氢氧化钠,可以在B、C之间添加盛放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除去二氧化碳,并干燥NO气体,
故答案为:NaOH;干燥管;B;
(5)n(Na2O2)=$\frac{1.56g}{78g/mol}$=0.02mol,根据2NO+Na2O2=2NaNO2知,0.02mol过氧化钠反应需要0.04molNO,设参加反应的碳为 nmol,根据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知,生成4nmolNO2,根据3NO2+H2O=2HNO3+NO,可知4nmolNO2与水反应生成4nmol×$\frac{2}{3}$=$\frac{8}{3}$nmol硝酸和$\frac{4}{3}$nmolNO,再根据3Cu+8HNO3=3Cu(NO32+2NO↑+4H2O可知,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NO为$\frac{8}{3}$nmol×$\frac{1}{4}$=$\frac{2}{3}$nmol,所以$\frac{4}{3}$nmol+$\frac{2}{3}$nmol=2nmol=0.04mol,可得n=0.02mol,则需要碳的质量=12g/mol×0.02mol=0.24g,
故答案为:0.24;
(6)由图可知,Ag-Pt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则Ag-Pt电极为阴极,Pt电极为阳极,故A为正极,B为阴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NO3-+6H2O+10e-=N2↑+12OH-
故答案为:A;2NO3-+6H2O+10e-=N2↑+12OH-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涉及对原理与装置的分析评价、信息获取与迁移运用、化学计算、电解原理等,(6)中计算为易错点、难点,关键是根据方程式需找B装置中得到NO与碳的物质的量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机反应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lCH2CH2Cl+2CH3NH2→CH3NHCH2CH2NHCH3+2HCl 取代反应
B.+CH${\;}_{{\;}_{3}}$CH2OH→加成反应
C.HOCH2CH2CH2OH$\stackrel{浓硫酸}{→}$+H2O消去反应
D.nCH2=O$\stackrel{一定条件}{→}$加聚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浓度不同生成的还原产物也可能不同.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a.镁与硝酸反应生成各气体产物成分及含量随HNO3浓度变化曲线如图1所;
b.NO2沸点为21℃;NO沸点为-151℃;
c.2NO2+2OH-═NO3-+NO2-+H2O,NO+NO2+2OH-═2NO2-+H2O.
【实验探究】该小组拟选用如图2所示装置探究镁与4mol•L-1硝酸反应的产物.为了证明该反应中生成氮氧化物,请你选择适当的装置并甲乙连接(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1)①a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该实验反应初始时,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中最多的是NO(忽略烧瓶中存在的O2).
③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CDC.
(2)连接好装置后,向装置D中通入微过量的O2
①证明气体产物中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C中酚酞溶液不褪色,D装置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②最后从装置中逸出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和氢气.
(3)写出装置C的两个作用:①吸收未被冷却的二氧化氮,②吸收剩余二氧化氮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4)实验中硝酸被镁还原的产物除气体外,溶液中还可能有一种还原产物,这种还原产物可能是硝酸铵(填化学式),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用湿润的粉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微热试管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证明铵根离子产生,产物中含硝酸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学习研究小根据金属锌、铝、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相对速率,探究金属锌、铝、铁的金属活动性和反应速率测定.
【实验设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必须控制实验条件.你认为控制的实验条件是(可填满也可不填满)
(1)反应体系的温度(相同);(2)盐酸的浓度(相同);(3)取用盐酸的体积(相同);(4)金属的(比)表面积(或金属粉末的粗细程度)(相同).
【实验探究】该学习研究小组在上述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三组实验:各量取50mL稀盐酸于小烧杯中,分别同时加入足量的三种表面无氧化膜的金属片,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并将信息传输到电脑,电脑动态地绘制出溶液中c(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没有变化).图1是反应到t1s时电脑记录的曲线:
【交流与表达】根据上述c(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与H+反应的变化曲线是c(填“a”、“b”或“c”编号). 
(2)在同一时间内,表示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有:同温同压下放出氢气的体积V(H2);溶液中H+浓度的减少△c(H+);固体减少的量△m或△n.在0一t1s之间,设A1和Zn分别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为v(Al)和v(Zn):
Ⅰ.若以溶液中c(H+)减少来表示不同反应的速率,即v(Al):v(Zn)═3:1;
Ⅱ.若以固体质量的减轻来表示不同反应的速率,即v(Al):v(Zn)═54:65;
Ⅲ.若以固体物质的量减少来表示不同反应的速率,即v(Al):v(Zn)═2:1.
IV.可以利用图2所示的装置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的反应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按照上述装置图安装3套相同的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将注射器的活栓推至“0”刻度处;然后在三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相同形状的锌粒2g,并分别通过分液漏斗在锥形瓶中加入1mol•L-1、2mol•L-1和4mol•L-1的稀硫酸40mL.请补全下表空白:
序号加入的稀硫酸浓度反应时间/min收集的气体/mL反应速率mL•min-1
1mol•L-11110
2mol•L-1a10b
4mol•L-1105.0
请选择一组合适的数据填写在第②组实验中的a、b处B.
A.12和0.83B.6和1.67C.1和10D.6和3.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成250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移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为V1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刻度为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C→A→B→D→E;.
(2)操作E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准确判断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情况.
(3)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是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4)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它操作均正确)
(5)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frac{80c({V}_{2}-{V}_{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肼为无色油状液体,主要用作火箭和喷气发动机的燃料之一,通常由水合肼(N2H4•H2O)脱水制得.常压下,水合肼可以和水形成共沸物,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成N2.某探究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利用尿素制取水合肼.反应原理如下: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基本装置如图1所示)
(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某同学认为用上述方法制备的Cl2含有HCl杂质,直接通入NaOH会引入新杂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为因为Cl2+2NaOH=NaClO+NaCl+H2O,反应生成NaCl,不会引入杂质 (结合方程式说明).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基本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冰水浴等装置均省略)
称取一定质量尿素配成溶液倒入三颈烧瓶,并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将装置b中所制得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并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然后急速升温,在102~103℃反应5min.充分反应后,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ll4℃馏分.
(3)采用“缓慢滴入”的原因是防止NaClO过量将水合肼氧化;温度计A和B均是用来控制加热温度的,其中A的温度控制范围为108~ll4℃.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基本步骤如下)
a.称取馏分5.000g,加入适量NaHC03固体,配制成100mL溶液.
b.移取10.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水和2-3滴淀粉溶液,摇匀.
c.用0.2000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记录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
d…
(4)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②中(选填图3中“①”或“②”);
(5)水合肼与碘的标准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H2O+2I2=N2+4HI+H2O;
(6)若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平均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为18.00%(保留四位有效数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ⅣA族.
(2)②、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是由强到弱的,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主族自上而下电子层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下列物质不能做该反应催化剂的是(填序号)c.
a.MnO2  b.CuSO4     c.Na2SO3   d.FeCl3
(5)W与④是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在下表中列出H2WO3的各种不同化学性质,举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编号性质化学方程式
示例氧化性H2WO3+3H3PO3═3H3PO4+H2W↑
1还原性H2SO3+Br2+2H2O═H2SO3+2HBr
2酸性H2SO3+2NaOH═Na2SO3+2H2O
(6)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图2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3H2O═Al(OH)3↓+3NH4+
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frac{\underline{\;电解\;}}{\;}$4Al+3O2↑,
M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Cl-)>c(NH4+)>c(H+)>c(OH-)或c(NO3-)>c(NH4+)>c(H+)>c(OH-),
M中阳离子的鉴定方法取少量M样品放入试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有铵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某质量数为32,核内有16个中子的原子,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价电子排布图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都小于36的A、B、C、D、E五种元素,其中A的一种核素中没有中子,B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D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E元素的原子结构中3d能级上未成对电子数是成对电子数的2倍.回答下列问题:
(1)B2A4分子中B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B2A4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5:1.
(2)A、B、C、D四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O>N>C>H(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CA3的沸点比化合物BA4的高,其主要原因是氨分子之间有氢键.
(3)元素B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C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C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N2O.
(4)元素E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E(CO)5等.
①基态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Ar]3d64s2
②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E(CO)5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填晶体类型),该晶体中E的化合价为0.
(5)E和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的化学式为Fe4N.若两个最近的E原子间的距离为acm,则该晶体的密度是$\frac{119\sqrt{2}}{2{a}^{3}{N}_{A}}$g•m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