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磺酰氯(SO2Cl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实验室可利用SO2与Cl2反应制取少量的SO2Cl2,装置如图(有些夹持装置省略)所示.已知SO2Cl2的熔点为-54.1℃,沸点为69.1℃,遇水能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并产生白雾.
(1)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由它的使用可知SO2与Cl2反应的△H<0(填“>”或“<”),仪器C的作用是吸收逸出都有毒的Cl2、SO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防止污染环境及磺酰氯水解.
(2)仪器组装完毕后,检验甲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塞好恒压漏斗上方的塞子,将蒸馏烧瓶的导气管进入水中,酒精灯微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口有一段液柱产生,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试剂X、Y的组合最好是c.
a.18.4mol/L H2SO4+Cu   b.4mol/L HNO3+Na2SO3  c.60% H2SO4+K2SO3
(4)戊是贮气装置,则E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若缺少装置乙和丁,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Cl2+2H2O=H2SO4+2HCl.
(5)反应结束后,将丙中混合物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是蒸馏.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的体积为896m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SO2足量),最后得到纯净的磺酰氯3.3g,则磺酰氯的产率为61.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分析 由(4)戊是贮氯气装置,可知甲装置制备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氯气在丙中反应生成SO2Cl2,丙中活性炭可能起催化剂作用,SO2Cl2遇水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乙为干燥二氧化硫,E中盛放溶液加入戊中排出装置内氯气,可以是饱和食盐水,降低氯气溶解度,丁干燥氯气,SO2Cl2沸点低、易挥发,B为冷凝管,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碱石灰吸收为反应的二氧化硫、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C中导致磺酰氯水解.
1)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而反应又没有加热,据此判断SO2与氯气间的反应的热效应,由于会有一部分Cl2、SO2通过冷凝管逸出,故C中应使用碱性试剂,又因SO2Cl2遇水易水解,故碱石灰是用于吸收氯气、SO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中;
(2)可以利用甲装置中空气热胀冷缩产生压强差的原理来检验气密性;
(3)甲是制备SO2的装置,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硝酸能氧化SO2,据此答题;
(4)因氯水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故E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氯气在水存在的条件下可将SO2氧化成硫酸,自身被还原为HCl.
(5)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标准状况下,896mlCl2为0.04mol,故理论上可得到0.04molSO2Cl2,由此可求出产率.

解答 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因蛇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而反应又没有加热,故SO2与氯气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由于会有一部分Cl2、SO2通过冷凝管逸出,故C中应使用碱性试剂,又因SO2Cl2遇水易水解,故碱石灰是用于吸收氯气、SO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B中,
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吸收逸出都有毒的Cl2、SO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防止污染环境及磺酰氯水解;
(2)检验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好恒压漏斗上方的塞子,将蒸馏烧瓶的导气管进入水中,酒精灯微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口有一段液柱产生,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塞好恒压漏斗上方的塞子,将蒸馏烧瓶的导气管进入水中,酒精灯微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口有一段液柱产生,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甲是制备SO2的装置,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硝酸能氧化SO2,所以用c.60% H2SO4+K2SO3来制备SO2,故选c;
(4)因氯水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故E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氯气在水存在的条件下可将SO2氧化成硫酸,自身被还原为HCl,反应的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SO2+Cl2+2H2O=H2SO4+2HCl;
(5)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所以丙中混合物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是蒸馏,标准状况下,896mlCl2为0.04mol,故理论上可得到0.04molSO2Cl2,即为0.04×135g=5.4g,所以SO2Cl2的产为$\frac{3.3g}{5.4g}$×100%=61.1%,故答案为:蒸馏;61.1%.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涉及对反应原理、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对仪器的识别、物质的分离提纯等,注意对物质性质信息的应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图为实验室制溴苯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溴苯的化学方程式
(2)双球U型管中盛放的试剂是CCl4,目的是吸收溴蒸气,防止HBr的检验.
(3)试管中盛放的硝酸银溶液,则试管中的现象是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Ag++Br-=AgBr
(4)试管上方的导管为什么不能伸入溶液中?
(5)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润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③①C、④②③①⑤D、②④①⑤③
(6)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ad事实(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7)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解决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大的问题,某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工厂排出的富含CO2的废气经净化吹入碳酸钾溶液吸收,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CO2转变为燃料甲醇.“绿色自由”构想的部分技术流程如图1

(1)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stackrel{一定条件}{→}$CH3OH+H2O;△H<0.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而实际生产中采用300℃的温度,除考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还主要考虑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2)从合成塔分离出甲醇的原理与下列 操作的原理比较相符C(填字母)
A.过滤    B.分液    C.蒸馏    D.结晶
工业流程中一定包括“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提高效益、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除K2CO3溶液和CO2、H2外,还包括.
(3)在体积为2L的合成塔中,充人2mol CO2和6mol H2,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H2)=0.24mol/(L•min);能使平衡体系中$\frac{n(C{H}_{3}OH)}{n(C{O}_{2})}$增大的措施有增大H2的用量等.
(4)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
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
H2(g)+$\frac{1}{2}$O2(g)═H2O(l)△H2=-285.5kJ/mol
写出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4H2 (g)=CH4(g)+2H2O(l)△H=-252.9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O)里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为:①研磨  ②称量空坩埚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  ③加热  ④冷却  ⑤称量  ⑥重复③至⑤的操作,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  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药匙、硫酸铜晶体样品等实验用品,进行该实验时,缺少的实验用品是研钵、电子天平、酒精灯;
(2)该实验中哪一步骤需要使用干燥器?使用干燥器的目的是什么?答:冷却,防止吸收水分;
(3)实验步骤⑥的目的是检验样品中的结晶水是否已经全部除去;
(4)若操作正确而实验测得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偏低,其原因可能有(填入选项的编号):BD.
A.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
B.实验前被测样品已有部分失水
C.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D.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铬是用途广泛的金属,但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有害的含铬工业废水.
I、还原沉淀法是处理含Cr2O42- 和CrO72-工业废水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 (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中,pH=0时溶液显橙色.
(2)以石墨为电极,电解Na2CrO4制备Na2Cr2O7的装置如图1所示.

a极的名称是负极;b极直接相连一极的反应式为2H2O-4e-=4H++O2↑.
(3)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烧碱,若溶液中c(Fe3+)=2.0×10-12mol•L-1,则溶液中c(Cr3+)=3×10-5mol•L-1.(已知Ksp[Fe(OH)3]=4.0×10-38 mol•L-1,Ksp[Cr(OH)3]=6.0×10-31 mol•L-1).
II、探究CrO3的强氧化性和热稳定性
(4)CrO3遇有机物(如酒精)时猛烈反应以至着火.若该过程中乙醇被氧化成乙酸,CrO3被还原成绿色的Cr2(SO43.补充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aCrO3+bC2H5OH+cH2SO4=dCr2(SO43+eCH3COOH+fR
b:c:f=1:2:3.
(5)CrO3的热稳定性差,加热时逐步分解,其固定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B点时生成固体的化学式为Cr2O3.(固体残留率=$\frac{剩余固体的质量}{原始固体的质量}$×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根据实验室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结晶水含量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除需要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药匙、三脚架等仪器外,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ABDF.
A.电子天平  B.研钵  C.试管夹  D.坩埚  E.蒸发皿  F.干燥器  G.石棉网
还需要的仪器是泥三角.
(2)某学生实验后得到以下数据:
加热前的质量加热后的质量
W1(容器)W2(容器+晶体)W3(容器+无水硫酸铜)
第一次15.688g17.668g16.962g
第二次15.688g17.744g17.033g
请写出结晶水x=4.81.本次实验的相对误差=-3.8%.
(3)该学生测定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偏低.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该学生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写字母)BC.
A.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  B.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相差较大(大于0.001g)
C.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D.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4)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至少在天平上进行四次称量,第三、四次称量的目的是进行恒重操作,判断达到恒重的依据是直到连续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0.001g为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
②采用新科学技术促进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
③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④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是因为汽油燃烧不充分所致,很少,不必考虑
⑥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⑦增加燃煤发电厂烟囱的高度,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④⑤B.②③⑥⑦C.②⑤⑥⑦D.①③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 ③加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 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④①③②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对于反应3H2(g)+N2(g)?2NH3(g)△H<0.,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快,逆反应速率变慢,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减小反应物浓度,逆反应的速率变慢,正反应速率变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增大压强,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正催化剂,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