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打开啤酒瓶盖后有大量泡沫溢出
B.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热的纯碱去油污能力更强
D.夏天将食品储藏在冰箱中

分析 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

解答 解:A.存在平衡H2CO3?H2O+CO2,打开瓶盖时,压强减小,平衡向右移动,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逸出二氧化碳,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A不选;
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存在溶解平衡,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饱和食盐水抑制了氯气的溶解,所以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故B不选;
C、碳酸根水解CO32-+H2O?HCO3-+OH-,溶液呈碱性,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碳酸根水解,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C不选;
D、将食物放在冰箱里延长保质期,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减慢反应速率,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勒夏特例原理应用的有关判断,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的应注意区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应用范围,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I.已知H2(g)、CO(g)和CH3OH(l)的标准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g)+2 H2O(l)△H=-443.5kJ•mol-1
Ⅱ.如图装置所示,C、D、E、F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两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
(1)A极是电源的正极.
(2)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2.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该是镀件(填“镀层金属”或“镀件”),电镀液是硝酸银溶液.当乙中溶液的c(OH-)=0.1mol/L(此时乙溶液体积为500mL),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5.4g,甲中溶液的c(H+)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甲装置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 Cu(OH)2后,恰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则乙装置中,若不考虑Cl2的溶解及与碱的反应,此装置共产生气体17.92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电镀污泥中含有Cr(OH)3、Al2O3、ZnO、CuO、NiO等物质,工业上通过下述流程回收Na2Cr2O7等物质.

已知:①Cr(OH)3、ZnO和Al2O3一样均为两性化合物.
②Na2Cr2O7、Na2S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20℃60℃100℃
Na2SO419.545.342.5
Na2Cr2O7[来源:]183269415
(1)焙烧过程中生成Na2CrO4的化学方程式为4Cr(OH)3+4Na2CO3+3O2$\frac{\underline{\;高温\;}}{\;}$4Na2CrO4+6H2O+4CO2,Al2O3+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AlO3+CO2↑,ZnO++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Na2ZnO2+CO2↑,水浸后溶液中除Na2CrO4、NaAlO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Na2ZnO2,滤渣Ⅲ的主要成份为Na2SO4•10H2O.
(2)继续加入H2SO4后存在平衡:2CrO42-+2H+?Cr2O72-+H2O   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是AD.
A.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          B.ν(Cr2O72-)=2ν(CrO42-
C.CrO42- 和Cr2O72-的浓度比值保持不变  D.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3)若1L加入H2SO4后所得溶液中含铬元素质量为23.4g,CrO42-有8/9转化为Cr2O72-
①转化后所得溶液中c(Cr2O72-)=0.2mol•L-1
②已知: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13,上述转化后所得溶液的pH为6.4.(lg2=0.3    lg3=0.48   1g7=0.85)
(4)向Na2Cr2O7与H2SO4混合液中加入H2O2,再加入乙醚并摇动,乙醚层为蓝色.乙醚中溶有CrO5,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r2O7+4H2O2+H2SO4═2CrO5+Na2SO4+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Fe( OH)3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l0-7m之间B.是一种纯净物
C.具有丁达尔效应D.具有净水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我们在很多物质的研究中都用到了燃烧反应,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伴有发光现象B.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
C.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金属在燃烧时化合价一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转化关系图(反应条件均略去)中A、C、E、G均为单质,其中A、C、G为金属;E为气体;B为无色液体;A、G在冷的浓硫酸溶液中均发生钝化;F、I溶液的焰色均为黄色.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rac{\underline{\;\;△\;\;}}{\;}$Fe3O4+4H2
(2)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
(3)反应③后所得A中含有少量物质G和H,除去A中这两种杂质的方法是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后过滤.
(4)日常生活中G的制品比A的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Al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内部的Al进一步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下列烃甲烷、乙炔、乙烯、丙烷、乙苯按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烃的 化学式填空:
(1)质量相同时,耗氧量最多的是CH4,生成CO2最多的是C2H2,生成H2O最多的是CH4
(2)物质的量相同时,耗氧量最多的是C8H10,生成H2O最多的是C8H10
(3)与同质量丙烯生成CO2的量一定相等的是C2H4,比同质量丙烯生成CO2多的是C8H10、C2H2
(4)在足量O2中燃烧,恢复到原状况(120℃),混合气体总体积小于原混合气体的是C2H2,混合气体总体积等于原混合气体的是CH4、C2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Na2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酚酞.闭合开关,电解一段时间后发现: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1)m极为电源的负极.
(2)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④(填编号):
①A管溶液变红 ②B管溶液变红 ③A管溶液不变色 ④B管溶液不变色
(3)检验a管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听到轻轻的噗的一声.
(4)若将电解质溶液换成NaCl溶液,则
①该工业生产名称为氯碱工业.
②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2Cl--2e-=Cl2↑.
③将电解所得部分产物相互反应可制得漂白液,其中有效成分为NaClO(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有A、B、C、D四种烃,在常温下A、C是气体,B、D是液体.A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物质的量之比是2:1;B的分子量是A的三倍;C既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光照条件下最多可与六倍体积氯气发生反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C与D,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4,D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1摩尔D能与3摩尔氢气完全反应;在铁粉存在下与溴反应生成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试推断有机物A、B、C、D,分别写出结构简式:
A:CH≡CH              B:
C:CH3CH3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