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I-一定全部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可能全部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Br-是否被氧化;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 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则由还原性I->Fe2+>Br-可知,则碘离子完全被氧化,溴离子可能被氧化,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则由还原性I->Fe2+>Br-可知,则碘离子完全被氧化,溴离子可能被氧化,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的I-一定全部被氧化,故正确;
②生成铁离子,则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可能全部被氧化,故正确;
③由上述分析可知,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Br-是否被氧化,故正确;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AgCl,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还原性的强弱及氧化的先后顺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测定NaOH、Na2C03混合物中Na2C03的质量分数,甲同学拟采用图(1)所示装置来测定.乙同学拟采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图(1)装置来测定,在没有放样品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之一是从酸式滴定管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观察到注射器增大的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相等现象,证明此装量不漏气.实验时称得样品的质量为mg,酸式滴定管的起始读数为amL,终了读数为bmL,注射器测定排出的气体为c 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该样品中Na2C03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b、c、m的代数式表示)$\frac{53(c-b+a)}{11200m}$.
(2)本实验选用稀H2S04而未选用稀盐酸的原因是稀硫酸不易挥发,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产生误差.
(3)乙同学观察了甲同学的实验后很受启发,并发现自己的图(2)原实验设计方案会造成误差.其原因之一可能是C0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引起测量气体体积减小.丙同学经思考后.建议乙同学将图(2)中某部分稍作改进,就可避免此种误差,写出你的改进方案将水换成饱和NaHCO3溶液,或在贮水瓶中的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都可防止CO2溶于水.
(4)丁同学提出将图(2)装置中量气装置去掉,只用反应装置和天平也能较准确地测出样品中Na2C03的质量分数,请你分析丁同学方案中,除了测定样品的质量,还需测定的另两个数据是反应前装有药品的整个装置的质量、反应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5)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与上述各方法不同的实验方法称量一定质量的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后得到沉淀,将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由沉淀(BaCO3)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最后计算出Na2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
B.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3是弱电解质
C.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
D.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一元醇A和一元羧酸B形成的酯的式量为212,分子内碳原子数是氢、氧原子数之和.该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知A可氧化得B.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的式量比B大14
B.B的式量比A大16
C.该酯中一定不含双键等不饱和键
D.酯、A、B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一种相同的式量大于45的原子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对应的表述均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 g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H=-95.6 kJ•mol-1
B.稀盐酸与0.1 mol•L-1 K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H=+57.3 kJ•mol-1
C.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H=+285.5 kJ•mol-1
D.已知2C(s)+O2(g)═2CO(g)△H=-221 kJ•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H=-110.5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实验室鉴别庚烷、1-庚烯和甲苯,所采用的试剂可以是下列中的(  )
A.溴水石蕊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和溴水
C.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D.高锰酸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下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型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镁铝合金质优体轻,又不易锈蚀,在大量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日用化工等领域.下列关于镁铝合金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合金的熔点比镁和铝的熔点都高
B.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
C.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D.此合金的硬度比镁和铝的硬度都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A+、B+、C-、D、E五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C-═D+E;B++C-═2D.
①A+的电子式为,E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②C-、D、E三种粒子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粒子的化学式表示)OH->NH3>H2O;其理由是 (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NH4++OH-=NH3•H2O,NH3+H3O+=NH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