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证明还原性:I->Fe2+ | 向FeI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 |
B | 制备Fe(OH)3胶体 |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
C | 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 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
D | 制取NH3 | 直接加热NH4Cl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向FeI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如四氯化碳层变紫色,且溶液不变红色,可说明生成碘单质.
B.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C.苯和四氯化碳互溶;
D.加热NH4Cl固体,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又可生成氯化铵.
解答 解:A.向FeI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如四氯化碳层变紫色,且溶液不变红色,可说明亚铁离子没有被氧化,生成碘单质,可证明还原性:I->Fe2+,故A正确;
B.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如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故B错误;
C.苯和四氯化碳互溶,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氯化铵不稳定,加热NH4Cl固体,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稍低时又可生成氯化铵,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涉及物质的检验、分离以及制备实验,把握实验原理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实验方案的评价性、操作性分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⑤⑦ | B. | ⑤②①③⑥ | C. | ⑤②①④⑦ | D. | ①②⑤③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科学家 | 纽兰兹 | 道尔顿 | 德贝莱纳 | 尚古尔多 |
工作 | 发现“八音律”,指出从某一指定的元素起,第八个元素是第一个元素的某种重复 | 创立 近代原子论,率先开始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工作 | 发现了5组性质相似的“三元素组”,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前后两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算术平均值 | 认为 各元素组之间并非毫不相关,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串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的液态单质可在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 | |
B. | Y、M两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M | |
C. | 工业上制备Z的单质可电解其熔融态的氧化物 | |
D. | 氧化物XO2与MO2均具有漂白性,且漂白原理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键 | H-H | C-H | C-C | C=C |
键能(kJ•mol-1) | 436 | 413 | 348 | 6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为C,X为O2 | B. | 甲为SO2,X为NaOH溶液 | ||
C. | 甲为Fe,X为Cl2 | D. | 甲为硝酸溶液,X为F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加入过量Fe:Fe2+、Fe3+、Cl-、H+ | |
B. | 加入过量H2O2和稀盐酸:Fe3+、Cu2+、H+、Cl- | |
C. | 加入过量新制氯水:Fe3+、Cu2+、H+、Cl- | |
D. | 加入过量CuO:Fe3+、Cu2+、H+、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含有羟基的有机物称为醇 | B. |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 ||
C. | 苯酚俗称石炭酸,酸性比碳酸强 | D. | C3H6和C4H8不一定是同系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