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② | ③ | ④ | ||
甲 | C | N2 | S | Fe |
丙 | CO2 | NO2 | SO3 | Fe(NO3)3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乙、丙含同一种元素。下列各组物质可按下图转化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2.7 g AlX溶液
Al(OH)3沉淀
方案二:2.7 g AlY溶液
Al(OH)3沉淀
已知: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均是3 mol·L-1,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稀盐酸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O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物质的量相等
B.b曲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C.X溶液溶质为AlCl3,Y溶液溶质为NaAlO2
D.a、b曲线表示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中两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AlCl3和NaOH B.NaHCO3和HCl
C.Na2SO4和BaCl2 D.AgNO3和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Cl、NaNO3、K2SO4、FeCl3、CaCl2、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鉴定其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1)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2)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3)过滤,然后向上述白色沉淀中加盐酸时,沉淀全部溶解;(4)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试判断:肯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第(4)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
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
B.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
C.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
D.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如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甲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晶体,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A晶体做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②取少量A晶体溶于水可以得到无色的溶液,该溶液使石蕊变红。
③取少量A的溶液加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B生成。
④过滤除去③中的B后,在滤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C生成,C不溶于稀硝酸。
⑤取少量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无色溶液D。
⑥取少量B滴加盐酸,得无色溶液E。
⑦将47.4 g A晶体在120℃下加热脱水,剩余物的质量为25.8 g。
根据上述实验和结果确定A、B、C、D、E,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与100mL0.1mol/L(NH4)2SO4溶液中NH4+离子浓度相同的是
A.10mL 1mol/L (NH4)2SO4溶液 B.50mL 0.2mol/L NH4Cl溶液
C.10mL0.2mol/L(NH4)2SO4溶液 D.200mL 0.1mol/L NH4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