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仪器D的名称是锥形瓶,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b.
(2)打开B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宜慢(填“快”或“慢”).
(3)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l2
(4)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ClO2 生成.
(5)已吸收ClO2气体的稳定剂Ⅰ和稳定剂Ⅱ,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稳定剂Ⅱ,原因是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A、B是制备氯气和二氧化氯的;C是用于吸收氯气的;D是用于吸收二氧化氯的,E是用于重新释放二氧化氯的,F是用于验证二氧化氯的,F中的颜色不变,从而验证C的作用是吸收氯气,
(1)根据仪器特征,可知仪器D是锥形瓶;F装置应是Cl2和KI反应,还需要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所以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2)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产生ClO2的速率要慢;
(3)F装置中发生Cl2+2KI=2KCl+I2时,碘遇淀粉变蓝,而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说明Cl2被吸收;
(4)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应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 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ClO2 生成;
(5)由图可知,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解答 解:(1)根据仪器特征,可知仪器D是锥形瓶;F装置应是Cl2和KI反应,还需要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所以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选b,
故答案为:锥形瓶;b;
(2)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产生ClO2的速率要慢,故滴加稀盐酸的速度要慢,
故答案为:慢;
(3)F装置中发生Cl2+2KI=2KCl+I2时,碘遇淀粉变蓝,而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l2
故答案为:吸收Cl2
(4)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应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 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ClO2 生成,
故答案为:4H++5ClO2-=Cl-+4ClO2↑+2H2O;验证是否有ClO2 生成;
(5)由图可知,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所以稳定剂Ⅱ好,
故答案为:稳定剂Ⅱ;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点评 本题以ClO2的制备、吸收、释放为载体,考查实验制备方案设计、基本操作、对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等,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根据问题进行制备流程分析,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
B.t时,正、逆反应都不再继续进行,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C.若t=4,则0~t的X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
D.温度、体积不变,t时刻充入1 mol He使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H2↑+Cl2↑+2OH-
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Fe3++Cu=Fe2++Cu2+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D.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Ba2++H++OH-+SO42-=Ba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NaCl,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
测定工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
【实验原理】
Na2CO3与酸反应生成的CO2被吸收剂吸收,通过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的U形干燥管E的总质量,求出Na2CO3的含量.
【实验装置】

【实验试剂】
①NaOH溶液 ②饱和石灰水 ③碱石灰 ④无水氯化钙 ⑤无水硫酸铜⑥浓盐酸 ⑦稀盐酸 ⑧浓硫酸 ⑨稀硫酸 ⑩试样(工业纯碱)
【实验步骤】(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称量试样及装有吸收剂的E的质量,记录数据;
②如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有关仪器中装入适当试剂;
④打开甲、乙弹簧夹,用气卿鼓入空气,然后接上已称量过的E;
⑤关闭弹簧夹甲,打开乙,将稀H2SO4滴加到装有试样的试剂瓶中;
⑥反应完全后,打开弹簧夹甲和乙,用气卿鼓气一段时间;
⑦称量E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1)实验时,在仪器D中装入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H2O,在仪器C中应装入的试剂是⑨.(填试剂序号)
(2)实验过程中,先、后共两次鼓入空气,第二次鼓入空气的目的是驱赶残留在装置中的CO2,以使其完全被吸收.
(3)某同学认为在E装置后应再连接F装置(装有适当试剂),你认为是否必要?必要.(选填“必要”或“不必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过4min时,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25mol/(L•min),A在4min末的浓度是0.75mol/L,x的值是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写出元素⑥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化学式CH4
(3)这些元素中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KOH,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Al(OH)3
(4)写出③、④、⑤对应离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是Al3+>Mg2+>Na+,②、⑦、⑩对应氢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是HBr>HCl>HF.
(5)写出⑤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离子组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当滴加稀硫酸后则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Cl-、I-B.Fe2+、Ba2+、S2-、Cl-
C.Na+、Al3+、Cl-、HCO3-D.K+、Fe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CO(g)+H2(g).
试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1)可认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D(选填序号).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v(CO)=v(H2O)
C.生成n mol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1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O键
(2)若上述化学平衡状态从正反应开始建立,达到平衡后,给平衡体系加压(缩小容积、其它条件不变.下同),则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面将变大(填写不变、变小、变大).
(3)若上述化学平衡状态从正、逆两反应同时建立[即起始时同时投放C(s)、H2O(g)、CO(g)、H2(g)],达到平衡后,试讨论:
①容积内气体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overline{M}$的取值范围是2<$\overline{M}$<28.
②若给平衡体系加压,请参照起始投放的气体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设定为$\overline{M}$1),分别给出$\overline{M}$的变化(请填写条件和结论):当$\overline{M}$1<12时,$\overline{M}$减小;当$\overline{M}$1=12时,$\overline{M}$不变;当$\overline{M}$1>12时,$\overline{M}$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2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Mg(NO32固体3.79g置于A中,加热前通人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 3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乙是正确的.
②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SO3+O2=2Na2SO4(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