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某铝土矿中主要含有Al2O3、Al(OH)3、AlO(OH),还含有Fe2O3等杂质.利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流程如图所示:

(1)碱浸时为提高铝土矿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粉碎铝土矿,升高温度等.(答两点)
(2)AlO(OH)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OH)+NaOH=NaAlO2+H2O.
(3)在稀释、结晶过程中,加Al(OH)3晶核的目的是促进Al(OH)3的析出.上述“稀释、结晶”工艺,也可用通入足量的某气体的方法来代替.通入气体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2-+CO2+2H2O=HCO3-+Al(OH)3↓.
(4)浓缩所得的NaOH溶液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该杂质可通过苛化反应除去,写出苛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5)该生产流程能实现NaOH填化学式)的循环利用.
(6)氧化铝是工业上冶炼铝的原料,用氧化铝电解制备金属铝时需加入冰晶石(Na3AlF6)作助熔剂,写出用NaF和Al2(SO43反应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为12NaF+Al2(SO43═2Na3AlF6+3Na2SO4

分析 铝土矿用强碱溶液进行转化成偏铝酸盐,加入Al(OH)3晶核促进Al(OH)3的析出,加水稀释也是促进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最后滤出氢氧化铝,然后焙烧氢氧化铝得到三氧化二铝,
(1)矿石的颗粒大小、温度及是否搅拌等会影响浸取率,据此答题;
(2)AlO(OH)与NaOH反应,最后得到偏铝酸钠,钠和铝之比为1:1,所以AlO(OH)与NaOH是1:1反应;
(3)越稀越水解,加水稀释促进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也可以用偏铝酸盐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制得;
(4)浓缩所得的NaOH溶液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杂质是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苛性钠,从而除去碳酸根离子;
(5)后续反应中生成氢氧化钠,而前阶段是用氢氧化钠溶解铝土矿;
(6)NaF和Al2(SO43反应可生成Na3AlF6和Na2SO4

解答 解:铝土矿用强碱溶液进行转化成偏铝酸盐,加入Al(OH)3晶核促进Al(OH)3的析出,加水稀释也是促进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最后滤出氢氧化铝,然后焙烧氢氧化铝得到三氧化二铝,
(1)为提高铝土矿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粉碎铝土矿,升高温度,搅拌等,
故答案为:粉碎铝土矿,升高温度等;
(2)AlO(OH)与NaOH反应,最后得到偏铝酸钠,钠和铝之比为1:1,所以AlO(OH)与NaOH是1:1反应,即AlO(OH)+NaOH=NaAlO2+H2O,
故答案为:AlO(OH)+NaOH=NaAlO2+H2O;
(3)越稀越水解,加水稀释促进偏铝酸根离子的水解,也可以用偏铝酸盐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HCO3-+Al(OH)3↓,
故答案为:AlO2-+CO2+2H2O=HCO3-+Al(OH)3↓;
(4)浓缩所得的NaOH溶液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杂质是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苛性钠,从而除去碳酸根离子,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5)后续反应中生成氢氧化钠,而前阶段是用氢氧化钠溶解铝土矿,该生产流程能实现的循环利用是NaOH,
故答案为:NaOH;
(6)NaF和Al2(SO43反应可生成Na3AlF6和Na2SO4,方程式为12NaF+Al2(SO43=2Na3AlF6+3Na2SO4
故答案为:12NaF+Al2(SO43═2Na3AlF6+3Na2SO4

点评 以三氧二化铝的制备为载体,考查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离子方程式、对工艺流程的理解、除杂等,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工艺流程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海南省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A、B、C、D、E是中学常见的五种化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已知A溶液显碱性,可促进水的电离;D溶液显酸性,A、D溶液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1)若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且B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D能与Ba(OH)2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则A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A、C反应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C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C与E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NaCN超标的电镀废水可用两段氧化法处理:

(1)NaCN与NaClO反应,生成NaOCN和NaCl

(2)NaOCN与NaClO反应,生成Na2CO3、CO2、NaCl和N2

已知HCN(Ki=6.3×10-10)有剧毒;HCN、HOCN中N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完成下列填空:

(1)第一次氧化时,溶液的pH应调节为____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二次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处理100 m3含NaCN 10.3 mg/L的废水,实际至少需NaClO__ _g(实际用量应为理论值的4倍),才能使NaCN含量低于0.5 mg/L,达到排放标准。

(4)(CN)2与Cl2的化学性质相似。(CN)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E中为NaOH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ad.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_{3}^{2-}$+2H+═S↓+SO2↑+H2O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四氯化锡是无色液体,熔点-33“C,沸点114℃.氯气与金属锡在加热时反应可以用来制备SnCl4,SnCl4极易水解,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烟.实验室可以通过题1O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 (夹持装置略).

(1)仪器C的名称为蒸馏烧瓶;
(2)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3)装置Ⅱ中的最佳试剂为饱和氯化钠溶液,装置Ⅶ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Ⅵ中,SnCl4水解;
(4)若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Ⅱ一Ⅳ一Ⅴ一Ⅵ一Ⅶ,在Ⅳ中除生成SnCl4外,还会生成的含锡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5)Ⅳ中加热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氯气与锡粉反应,加热的另一作用为;
(6)若Ⅳ中用去锡粉11.9g,反应后,Ⅵ中锥形瓶里收集到23.8g SnCl4,则SnCl4的产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在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HBr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HBr防止产生倒吸,写出a中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l0mL水、8mL l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其中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苯,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
必须的是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B(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mL     B、50mL     C、250mL    D、509mL
(5)在最新的家用汽车的调查中发现,新车中气体的质量不符合标准.
汽车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及材料.它们都会产生大量有毒的有机物气体.其中一种有毒气体的质谱图如图2:
①则由图2可知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
②若该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吸收峰则有机物的名称为甲苯.
③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纳米碳酸钙(1纳米=1×10-9m)(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向饱和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制得纳米碳酸钙

供选择的药品:①石灰石   ②氯化铵  ③氢氧化钙  ④饱和氯化钙溶液  ⑤浓硫酸
⑥6mol•L-1盐酸  ⑦饱和食盐水  ⑧饱和NaHCO3溶液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仪器b中应盛放的固体为①.(填药品序号).装置B中盛放的溶液是⑧(填药品序号).装置D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aCl2+2NH3↑+2H2O.
(2)如何判断所得碳酸钙颗粒是否为纳米级.将少量碳酸钙加水充分搅拌,用一束可见光照射,观察是否发生丁达尔现象,若有丁达尔现象则为纳米级,若没有丁达尔现象则不是纳米级.
(3)通入适量气体后,C装置中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显酸(填“酸”、“碱”、“中”之一)性.
(4)装置C中,右边的导管并未插入液面,原因是防止装置C的溶液倒吸到装置D中引起试管爆裂
(5)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该缺陷为无尾气吸收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化学反应 3A(g)?2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 的浓度 c 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01020304050
15002.01.61.31.00.80.8
2500C21.20.80.80.80.8
3500C31.71.31.01.01.0
46002.01.10.90.90.90.9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 1,反应在10min~20min 内平均速率v(A)为0.03 mol/(L•min)
(2)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22.0 mol/L,反应经 20min 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 2 中还隐含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3)设实验 3 的反应速率为 v3,实验 1 的反应速率为 v1,则 v3>v1(填<、>或=),且C3>  2.0mol/L (填<、>或=)
(4)比较实验 4 和实验 1,可推测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温度升高,A的浓度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5)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2}(B)×c(D)}{{c}^{3}(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或使用正确的是(  )
A.白磷的分子式:PB.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C.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