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3种有机化合物A:CH2═CH2、B:CH3COOH、C:
(1)化合物B中的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2)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该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 (1)B中含-COOH;
(2)只有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
(3)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4)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

解答 解:(1)B中含-COOH,名称为羧基,故答案为:羧基;
(2)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该反应为 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应;
(3)乙酸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及有机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条件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反应的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可判断某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溶液的c(H+)=10-7 mol/LB.溶液的溶质为盐
C.溶液中既含有H+又含有OH-D.混合溶液中,pH=-$\frac{lg{K}_{w}}{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已知:,其中甲、乙、丁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乙为(  )
A.甲醇B.甲醛C.乙醛D.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B.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CO32-VSEPR模型名称与离子的立体构型名称不一致
D.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芳香烃C7H8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研究部门以它为初始原料设计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是一氯代物,F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

已知:(ⅰ) 
(ⅱ) (苯胺,易被氧化)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反应⑥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2)反应③的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CH2
(3)鉴别B和不可选用的试剂有c(填标号).
a.FeCl3溶液    b.浓溴水   c.Na    d.NaHCO3溶液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若F为高分子化合物,则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n$\stackrel{一定条件}{→}$+(n-1)H2O.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芳香烃C7H8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已知容易被氧化剂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mol•L-1的NaCl溶液中Cl-的数目为0.1NA
B.16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C.22.4L H2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一定为2NA
D.1mol Cl2与过量的金属钠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现有苯甲酸、苯酚溶于乙醇所得的混合液,某同学设计方案分离三种物质,并检验其中的某些离子和物质.
已知:(1)酸性强弱:HCl>苯甲酸>H2CO3>苯酚>HCO3-   
(2)部分物理参数如下:
密度
(g•mL-1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苯甲酸1.2659122.13249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酚1.0740.6181.9易溶于乙醇、乙醚,65℃以上能与水互溶
乙醇0.79-114.378.5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
机溶剂
供选择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盐酸、0.1mol/LNa2CO3、0.1mol/L NaHCO3、浓溴水、生石灰、0.1mol/L FeCl3、0.1mol/L BaCl2、CO2、0.1mol/L溴水、澄清石灰水
(1)分离物质流程如下:

物质C是CO2,操作IV是过滤.
(2)操作III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3)混合液2中加入生石灰的原因是生石灰与混合液2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并放出热量,便于乙醇从混合物中蒸馏出.
(4)该同学检验混合液1中是否含有苯酚和NaHCO3,以证明酸性的强弱.完成下列各步实验及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①取少量混合液1于试管,滴加BaCl2
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BaCO3
②取少量步骤①上层清夜于试管,滴加0.1mol/L盐酸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混合液1含有HCO3-
③另取少量混合液1于试管,滴加0.1mol/L FeCl3溶液,振荡
溶液不显紫色,
说明混合液1不含有酚羟基
(5)称取2.0g苯甲酸和苯酚的混合固体溶于足量乙醇中,滴加足量饱和NaHCO3溶液,测得放出的CO2(标准状况下,不考虑CO2溶于水)为33.6mL,则苯甲酸的质量分数为$\frac{\frac{0.036L}{22.4L/mol}×122g/mol}{2g}$×100%,(只列式,不计算),结果为9.2%.(结果保留1位小数)(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苯酚相对分子质量为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加热条件下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若要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应使气体依次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3)该小组称取8.7g二氧化锰与足量10mol•L-1的浓盐酸反应,理论上可制得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V1=22.4L.
(4)若该小组量取了10mol•L-1的浓盐酸40mL,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理论上产生氯气的体积为V2(标准状况),则V1>V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1)目前工业上用的捕碳剂NH3和(NH42CO3,它们与CO2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NH3(l)+H2O(l)+CO2(g)?(NH42CO3(aq)K1
NH3(l)+H2O(l)+CO2(g)?NH4HCO3(aq)K2
(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K3
则K3=$\frac{{{K}_{2}}^{2}}{{K}_{1}}$(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
(2)利用CO2制备乙烯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具体如下:
方法一:CO2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其反应为:
2CO2(g)+6H2(g)?C2H4(g)+4H2O(g)△H=a kJ•mol-1
起始时按n(CO2):n(H2)=1:3的投料比充入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H2和H2O的物质的量如图甲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其它条件不变时,若压缩容器容积,则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v和v均增大
C.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减小反应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②393K下,H2的平衡转化率为67.4%(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393K下,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按n(CO2):n(H2)=1:3投入CO2和H2则n(H2):n(C2H4)将变小(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或“无法确定”);
方法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强酸性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可得到乙烯,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④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e-+12H+=C2H4+4H2O;
⑤该装置中使用的是阳(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