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H3-14e-+18OH-═2CO32-+12H2O | |
B. | 电子从a极经导线移向b极,再经溶液移向a极 | |
C. |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 |
D. | 用该电池电解硫酸铜溶液(电解池的电极为惰性电极),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与析出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分析 乙烷燃料电池放电时,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投放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乙烷失电子,电极反应CH3CH3一14e-+18OH-=2CO32-+12H2O,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据此回答.
解答 解:在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空气或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A、根据示意图,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H3一14e-+18OH-=2CO32-+12H2O,故A正确;
B、电子不能经过溶液,故B错误;
C、乙烷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能够与碱反应,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故C错误;
D、消耗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析出1mol铜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与析出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原电池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电子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侧重于考查学是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过程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向浑浊的苯酚溶液中加入Na2CO3饱和溶液 | 溶液变澄清 | 酸性:苯酚>碳酸 |
B | 向稀苯酚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溴水 | 未见白色沉淀 | 苯酚不与溴反应 |
C | 乙醇与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混合 | 橙色溶液变为绿色 | 证明:乙醇具有还原性 |
D | 将乙醇和3mol•L-1的硫酸按体积之比1:3混合共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医疗上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
B. | 家用铁锅用水清洗后置于干燥处,能减缓电化学腐蚀 | |
C. | 清洁能源所用光电池的生产材料主要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 |
D. | 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子式为C5H12的化合物,其一氯代物种类(不考虑立体异构)不可能是2种 | |
B. | 棉花、羊毛、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 | |
C. | 乙二酸二乙酯、乙二酸乙二酯、二乙酸乙二酯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 |
D. | 石油裂化、油脂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和蛋白质的盐析都是物理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悬浊液,过滤,充分洗涤后,取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2mol/L的盐酸溶液,充分振荡,再滴加几滴0.1mol/L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悬浊液中混有Cu4(OH)6SO4. |
步骤2:另取少量悬浊液于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沸水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取出试管观察 | 试管中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悬浊液中混有Cu(O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漂白粉既可作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 |
B. |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 |
C. | 氧化铝、氢氧化钠、碳酸氢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 | |
D. | 工业上,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得到粗硅,说明碳的金属性比硅的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明矾投入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AI(SO4)2•12H2O=K++Al3++2SO42-+12H20,说明明矾是一种混合物 | |
B. | 净水时Al3+发生水解生成的是Al(OH)3沉淀 | |
C. |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杀菌消毒 | |
D. | 硫酸铁可以代替明矾进行净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