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常见无机物”,主要是指的铝、铁、硫、氯四种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完成下列填空:
(1)四种元素原子的半径大小Fe>Al>S>Cl
(2)铝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1,有5种不同能量级的电子;铝热剂的成分是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写出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
(3)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粉精;吸收多余氯气的试剂是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4)硫磺粉末与铁粉混合加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5)硫的非金属性弱于氯(选填“强”、“弱”),用一个事实证明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
再从原子结构的知识加以解释Cl原子、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Cl原子是7,S原子是6,且原子半径Cl<S,因此,在反应中Cl原子比S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分析 (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2)Al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有5种能级;Fe2O3与Al粉混合物发生铝热反应,实质是置换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
(3)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来制取漂粉精;而吸收多余氯气的试剂是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4)硫是弱氧化剂,只能将铁氧化成亚铁,所以硫磺粉末与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由此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5)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从置换反应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分析,要在Na2S溶液中发生氯气置换出硫的反应;从原子结构的特点思考,Cl与S分别为第三周期元素的VIIA和VIA,原子半径:S>Cl,因为Cl的核电荷数大于S,Cl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比S强,即Cl的电子能力比S强,非金属性Cl比S强.

解答 解:(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铁是四个电子层,铝、硫、氯只有三个电子层,所以半径大小为:Fe>Al>S>Cl,故答案为:Al;S;Cl;
(2)Al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有5种能级,Fe2O3与Al粉混合物发生铝热反应,实质是置换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1;5;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
(3)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来制取漂粉精;而吸收多余氯气的试剂是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石灰乳;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4)硫是弱氧化剂,只能将铁氧化成亚铁,所以硫磺粉末与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frac{\underline{\;\;△\;\;}}{\;}$FeS,所以电子转移的数目为:,故答案为:
(5)硫的非金属性弱于氯,可从Na2S溶液,发生的是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S+Cl2=2NaCl+S↓,应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从氯原子和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知:Cl与S分别为第三周期元素的VIIA和VIA,原子半径:S>Cl,因为Cl的核电荷数大于S,Cl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比S强,即Cl的电子能力比S强,非金属性Cl比S强.答案为:Cl原子、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Cl原子是7,S原子是6,且原子半径Cl<S,因此,在反应中Cl原子比S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Cl原子、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Cl原子是7,S原子是6,且原子半径Cl<S,因此,在反应中Cl原子比S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答案为:弱;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Cl原子、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Cl原子是7,S原子是6,且原子半径Cl<S,因此,在反应中Cl原子比S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点评 本题应从实验装置着眼,从比较Cl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着手,从整体的角度把握题目需要解答的问题,要通过本题建立解答本类题的正确思维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图甲所示操作转移NaOH 溶液到容量瓶中
B.用图乙所示装置准确称得0.1575gH2C2O4•2H2O固体
C.用图丙所示操作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D.用图丁所示装置以NaOH 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是Fe2O3,其次含少量的SiO2和FeS)经回收处理可制得绿矾(FeSO4•7H2O)和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剂聚铁胶体[Fe(OH)SO4]n,上述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请通过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2)灼烧产生的尾气对大气有污染,因此工业生产中必须进行回收处理,下列方法可行的是BD.
A.直接用水吸收          B.用氨水吸收
C.用浓硫酸吸收          D.与空气混合用石灰石粉末悬浊液吸收
(3)操作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4)在由溶液X制聚铁胶体过程中①调节pH及②控制温度目的是促使Fe3+充分水解并形成聚铁胶体.
(5)检验溶液X中金属阳离子所加试剂是KSCN溶液,其现象是溶液变为血红色.
(6)溶液X转化为溶液Y需加入一种常见物质是Fe(或铁粉).
(7)在反应釜中FeS、O2及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铁等物质,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S+3O2+12H+=4Fe3++4S+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稳定性:HCl>H2S>H2OB.碱性:NaOH>KOH>Mg(OH)2
C.酸性:HClO4>HBrO4>HIO4D.还原性:I-<Br-<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黄酮醋酸类化合物(F)具有抗菌、消炎、降血压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工业上常采用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RCN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RCN+H2O$\stackrel{H+,F}{→}$ RCOOH
(1)A转化为B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C的官能团名称为羟基、羰基.
(3)F分子式为C18H12O2NBr.
(4)写出D与足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必注明反应条件):+2NaOH→+H2O+NaCl.
(5)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②苯环上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组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蘸有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浓氨水时冒白烟 NH3具有还原性
 B 将一块Na放入乙醇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Na能置换乙醇中的氢
 C 可将58.5gNaCl加入盛有500mL水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粗略配置浓度为2mol•L-1的NaCl溶液
 D 向氯仿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AgNO3 验证氯仿中含有的氯元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Al3+
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SiO32-、CO32-
C.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K+、HCO3-、Br-、Na+可共存
D.在某钠盐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l-、I-、AlO2-、CO32-、NO3-、SiO32-中若干种,当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气泡,溶液颜色变深,最终溶液中无沉淀,阴离子种数减少3种,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将Υ1L的H2和Υ2L的N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总体积为Υ3L(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生成NH3的体积是(  )
A.(Υ123)LB.(Υ123)LC.(Υ12-2Υ3)LD.3-(Υ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已知:H-Cl和H-I键能分别为431KJ/mol和297KJ/mol,下列性质比较正确且可用键能数据说明原因的是(  )
A.稳定性:HI>HClB.熔、沸点:HI>HCl
C.同浓度的HI和HCl的酸性:HI>HClD.还原性:HI>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