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O2(g)+2H2(g) ΔH1
Cl2(g)+H2(g)=2HCl(g) ΔH2
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Δ H3=ΔH1+2ΔH2 B.Δ H3=ΔH1+ΔH2
C.Δ H3=ΔH1-2ΔH2 D.Δ H3=ΔH1-ΔH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把相同大小的一块铝和镁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铝溶解有气泡放出,而镁没有任何变化 | 由此得出:铝的金属性比镁强 |
B | 取一块铝箔,用酒精灯点燃:铝箔只熔化成液体而没有脱落 | 由此得出:铝不易燃烧 |
C | 向氯化铵溶液中投入一铝片: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 由此得出:该气体是氨气 |
D |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沉淀完全消失 | 由此得出: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物 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pH = 12的NaOH溶液与pH =1的HCl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pH =2,则NaOH溶液与HC1溶液的体积比为 ( )
A.9:2 B.2:9 C.1:9 D.1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物 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 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
2NH3+3Cl2=6HCl+N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用该方法检验管道泄漏处会产生自烟
B.管道泄漏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C.该反应生成1mol氮气时,转移3mol电子
D.可以用浸有稀碱液的布包裹在管道泄漏处,暂时防止氯气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C.试管b中Na2CO3的作用是除去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溶液中溶解度
D.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
倒吸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