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 平衡常数为 K1
反应②Fe(s)+H2O(g)═FeO(s)+H 2 (g) 平衡常数为 K2
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1、K2值如下:
 温度/℃ K1 K2
 500 1.00 3.15
 700 1.47 2.26
 900 2.40 1.60
(1)在500℃时进行反应①,若CO2起始浓度为1mol•L-1,10分钟后达到平衡,则V(CO)为0.05mol/(L•min).
(2)在 900℃时反应 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 K=1.50.
(3)700℃反应②达到平衡,其它条件不变时,使得该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BC(选填编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加入水蒸气
C.降低温度到500℃D.加入Fe粉
(4)如果上述反应①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C(选填编号).
A.v(CO)=v  (CO2)       B.C(CO)=C(CO2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内压强不变
(5)若反应①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再达平衡后,相应物质的物理量如何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CO2的平衡浓度增大;
②再通入CO2,CO2的转化率不变.
(6)下列图象符合反应①的是A(填序号)(图中 v 是速率、φ 为混合其中CO含量,T为温度)

分析 (1)结合平衡常数和平衡三行计算,CO反应速率v=$\frac{△c}{△t}$;
(2)反应①②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得到反应③的平衡常数;
(3)分析图表反应②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可通过改变温度、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
(4)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物理量不变;
(5)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1越大,所以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据此解答;
②再通入CO2,等效为原平衡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
(6)反应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1)反应①Fe(s)+CO2(g)?FeO(s)+CO(g),500℃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K1=1,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平衡时CO2与CO的浓度相等,CO2起始浓度为1mol.L-1,根据C原子守恒,所以平衡时c(CO2)=c(CO)=$\frac{1}{2}$×1mol.L-1=0.5mol.L-1
V(CO)=$\frac{0.5mol/L}{10min}$=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mol/(L•min);
(2)①Fe(s)+CO2(g)?FeO(s)+CO(g)平衡常数K1;反应②Fe(s)+H2O(g)?FeO+H2(g)平衡常数为K2,900℃进行反应③H2(g)+CO2(g)?H2O(g)+CO(g),其平衡常数K=$\frac{c(CO)c({H}_{2}O)}{c({H}_{2})c(C{O}_{2})}$=$\frac{{K}_{1}}{{K}_{2}}$=$\frac{2.4}{1.6}$=1.50;
故答案为:1.50;
(3)由(2)分析知反应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图表反应②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②的焓变△H<0;
A、缩小反应器体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加入水蒸气,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B正确;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进行,故C正确;
D、加入铁粉是固体对平衡无影响,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Fe(s)+CO2(g)═FeO(s)+CO(g),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v(CO)=v (CO2)说明二氧化碳正逆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C(CO)=C(CO2)浓度相同,和起始量变化量有关,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气体质量变化,则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5)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1越大,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O2的平衡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②再通入CO2,等效为原平衡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6)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1越大,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反应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A、处于交点时,正逆速率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当温度高于交点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说明图象表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温度变化对反应①的影响,故A正确;
B、在最高点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当温度高于最高点对应的温度,CO的含量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说明图象表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到达平衡时间越短,速率越快,温度越高,所以T1>T2,温度越高,CO的含量越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说明图象表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计算等问题,题目难度中等,图象分析判断.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1)将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催化剂)的溶液中,常温下可使SO2转化为SO24-,其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上述总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写出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O2+2H2O=2Fe2++SO4 2-+4H+
(2)pH=3.6时,碳酸钙与硫酸铝反应可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若溶液的pH偏高,则碱式硫酸铝产率降低且有气泡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3CaCO3+Al2(SO43+3H2O=2Al(OH)3↓+3CaSO4↓+3CO2↑.
(3)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消毒剂.氯化钠电解法生产ClO2工艺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氯化钠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3H2O$\frac{\underline{\;电解\;}}{\;}$ClO3-+3H2↑.
②写出ClO2发生器中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
③ClO2能将电镀废水中的CN-离子氧化成两种无毒气体,自身被还原成Cl-.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O2+2CN-=2CO2↑+2Cl-+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甘蔗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经济作物.

(1)B的分子式是C6H12O6
(2)向试管中加入甘蔗渣经浓硫酸水解后的混合液,先加NaOH溶液,再加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可看到砖红色沉淀(现象).
(3)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CH3COOH$?_{△}^{浓硫酸}$CH3COOCH2C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t℃,p kPa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保持恒温恒压下发生反应:A(g)+B(g)?C(g);△H=-Q (Q>0)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试回答有关问题:
(1)A的转化率为57.1%.
(2)若使温度、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2mol 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
(3)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D.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不移动    D.不一定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霾”是当今世界环境热点话题.某地空气质量恶化原因之一是机动车尾气和燃煤产生的烟气.NO和CO气体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这两种气体在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2CO2(g)+N2(g)△H=-akJ•mol-1(a>0)
(1)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 NO、2.4mol CO气体通入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0~15min N2的平均速率v(N2)=0.013mol/(L•min);NO的转化率为40%.
②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cd(选填序号).
a.缩小容器体积
b.增加CO的量
c.降低温度
d.扩大容器体积
③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向左移动(选填“向左”“向右”或“不”),重新达到平衡后,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frac{5}{36}$.
(2)已知:2NO(g)+O2(g)═2NO2(g)△H=-bkJ•mol-1(b>0)
CO的燃烧热△H=-ckJ•mol-1(c>0)
则在消除汽车尾气中NO2的污染时,NO2与C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CO(g)+2NO2(g)?N2(g)+4CO2(g)△H=(-a+b-2c)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利用化石燃料开采、加工过程产生的H2S废气制取氢气,既价廉又环保.
(1)工业上可用组成为K2O•M2O3•2RO2•nH2O的无机材料纯化制取的氢气.
已知元素M、R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7,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利用H2S废气制取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①高温热分解法
已知:H2S(g)═H2(g)+1/2S2(g)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实验.以H2S起始浓度均为c mol•L-1测定H2S的转化率,结果见图1.图1中a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据图计算985℃时H2S按上述反应分解的平衡常数K=$\frac{2}{3}\sqrt{0.2c}$.

②电化学法
该法制氢过程的示意图如图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H2S═2FeCl2+S+2HCl.反应后的溶液进入电解池,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frac{\underline{\;电解\;}}{\;}$H2↑+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皂化反应
②给装有氯化铵的试管加热,在管口又有白色晶体产生
③太阳光照在装有氯水的瓶子上,瓶子里有气泡产生
④碘受热有紫色蒸气产生
⑤碳酸钠晶体的风化
⑥向皂化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使肥皂析出
⑦铁、铝常温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⑧二氧化氮气体遇冷颜色变浅.
A.①⑤⑥B.④⑥C.②④⑦D.③④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A、B、C、D四种芳香族化合物都是某些植物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的是药物,有的是香料.它们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中官能团的名称苯环和碳碳双键;1molB能与4 molH2反应.
(2)用A、B、C、D填空: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C.
②既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和NaHCO3反应放出气体的有D.
(3)如图:

C经一步反应可生成E,E是B的同分异构体,则反应①属于氧化反应(填反应类型名称),写出酯F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d、e分别与a组成的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化合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2O>NH3
(2)bc-的电子式为
(3)一定量的f2d2与bd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含0.5molHCl的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并收集到0.15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Na2O20.2mol,Na2CO30.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