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有关绿色化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B.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C.绿色化学反应选择的原料、催化剂、溶剂都应该是无毒无害的
D.乙烯分别与溴水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制备1,2-二溴乙烷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分析 A、根据绿色化学的核心进行判断;
B、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可以减少污染,使原料的利用率提高;
C、绿色化学选择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均应是安全、能降解、可再利用的环境友好产品;
D、乙烯含有碳碳不饱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

解答 解: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
B、按照绿色化学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故B正确;
C、绿色化学选择的原料、催化剂、溶剂都应该是无毒无害的,产物应该是安全、能降解、可再利用的环境友好产品,故C正确;
D、乙烯与溴水(Br2、HBr、HBrO)的反应,除了生成1,2-二溴乙烷 (CH2=CH2+Br2→BrCH2CH2Br)的反应外,还有生成溴乙烷(CH2=CH2+HBr→CH3CH2Br)和2-溴乙醇(CH2=CH2+HO-Br→BrCH2CH2OH)的反应,反应的选择性不很高,原子利用率不可能100%,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只生成1,2-二溴乙烷,没有副产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应注意的是绿色化学的思想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已知: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Al、GFeCl3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2Na+2H2O═2NaOH+H2
反应⑤2FeCl2+Cl2═2FeCl3
反应⑥FeCl3+3NaOH═Fe(OH)3↓+3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有A、B、C、D、E五种不同主族元素.已知它们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其中A与D、C与E原子的电子层数都相差2,且D与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1,C与E能形成离子化合物EC.
(1)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B元素的名称为氟;
(3)用电子式表示A2C的形成过程
(4)写出E的碳酸氢盐与足量K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5)写出EA2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铵明矾【NH4Al(SO42•12H2O】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可通过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铵溶液反应制备.用芒硝(Na2SO4•10H2O)制备纯碱和铵明矾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图1:
 
 完成下列填空:
(1)铵明矾溶液呈酸性,它可用于净水,原因是铵明矾溶液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作用,故铵明矾能净水;向其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溶解并消失.
(2)写出过程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H4HCO3+Na2SO4=2NaHCO3↓+(NH42SO4
(3)若省略过程Ⅱ,直接将硫酸铝溶液加入滤液A中,铵明矾的产率会明显降低,原因是省略过程Ⅱ,因HCO3-与Al3+的水解相互促进,产生大量氢氧化铝沉淀,导致铵明矾的产率降低.
(4)已知铵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加入硫酸铝后,经过程III的系列实验得到铵明矾,该系列的操作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某同学用图2图示的装置探究铵明矾高温分解后气体的组成成份.
①夹住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用酒精喷灯充分灼烧.实验过程中,装置A和导管中未见红棕色气体;试管C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在支口处可检验到NH3,方法是打开K1,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支口,出现白烟;在装置A与B之间的T型导管中出现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可能是(NH42SO3(任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另分析得出装置A试管中残留的白色固体是两性氧化物,写出它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②该同学通过实验证明铵明矾高温分解后气体的组成成份是NH3、N2、SO3、SO2和H2O,且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N2和SO2的体积比是定值,V(N2):V(SO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她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结构如图)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5H20O5B.易溶于C2H5OC2H5
C.官能团有醚键和酯基D.能与NaOH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1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1)检验乙醛的试剂是A C(填字母).
A.银氨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新制Cu(OH)2      D.氧化铜
(2)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_{△}^{催化剂}$2CH3CHO+2H2O.
(3)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适当加快生成乙醇蒸汽的速率,获得平稳的乙醇气流,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发生倒吸.
(4)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  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丁所示.试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过量的气体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你认为可用单位时间内甲中的气泡量来估量.
(5)该课外活动小组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用pH试纸检测溴水与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①正确;反之,猜想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褪色,再加热该溶液,现象是又变为红色.
(3)装置③中的现象是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4)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5)若实验后经过处理得到25g CuSO4•5H2O晶体,则被还原的硫酸的质量是9.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
A.H2B.CO2C.Na2OD.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
A.3-甲基-4-乙基戊烷B.3,4,4-三甲基己烷
C.3,3,4,4-四甲基庚烷D.3,5-二甲基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