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种烃的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它们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都是恒量的是
A.C2H4 CH4 B.C2H4 C3H6 C.C3H8 C3H6 D.CH4 C2H6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八校高三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 g苯含有C=C键的数目为3 NA
C.常温常压下,14 g由N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电子总数为7 NA
D.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广东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YO4
B.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W<X<Y<Z
C.X与W可以形成W2X、W2X2两种化合物
D.Y、Z两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Y>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广东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已知某种燃料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为了测定这种燃料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可将气态燃料放入足量的O2中燃烧,并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通过图示装置,得到如表所列的实验数据(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
实验前 | 实验后 | |
(干燥剂+U形管)的质量 | 101.1g | 102.9g |
(澄清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 | 312.0g | 314.2g |
根据实验数据填空:
(1)实验完毕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____g,假设广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______g。
(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3)生成的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4)该燃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广东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受热的液体中
②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炔中含有的H2S
③直接蒸馏除去乙醇中的水制无水乙醇
④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⑤将敞口久置的电石与蒸馏水混合制乙炔
A.只有①⑤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甘肃省天水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苯丙酸诺龙是一种兴奋剂,其结构简式为:
(1)由苯丙酸诺龙的结构推测,它能 (填代号)。
a.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d.与Na2CO3溶液作用生成CO2
苯丙酸诺龙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提示:已知反应
据以上信息回答(2)~(4)题:
(2)B→D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4)F →G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符合下列要求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任写出其中的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属于芳香酯
Ⅱ.苯环上有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甘肃省天水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的H2O的质量不变的是
A.C2H2 C6H6 B.C2H6 C3H6
C.C2H4 C3H4 D.C2H4 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甘肃省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H2
B.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D.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A1Cl3溶液制备无水Al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