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以N2和H2为反应物、溶有A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能固氮的新型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a电极发生的反应为N2+8H++6e-=2NH4+
C.A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H4Cl
D.当反应消耗1molN2时,则消耗的H2为67.2L

分析 以N2、H2为原料,以溶有A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构成新型燃料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即氮气被还原生成NH4+,电极反应式为N2+6e-+8H+=2NH4+;负极是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电极方程式为H2-2e-=2H+,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原电池中失电子的一极为负极,则通入氢气的b极为负极,故A正确;
B.放电过程中,负极电极反应为:H2-2e-=2H+,正极电极反应N2+8H++6e-═2NH4+,故B正确;
C.根据负极电极反应为:H2-2e-=2H+,正极电极反应N2+8H++6e-═2NH4+,总反应式为N2+3H2+2H+=2NH4+,则H2为负极,A为NH4Cl,故C正确;
D.负极电极反应为:H2-2e-=2H+,正极电极反应N2+8H++6e-═2NH4+,总反应式为N2+3H2+2H+=2NH4+,当反应消耗1molN2时,则消耗的H2为3mol,在标准状况下为67.2L,没有说明是标准状况,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新型燃料电池,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总反应式判断出正负极的反应,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将铜和氧化铁的混和物溶于足量稀盐酸,再向所得溶液滴入2滴 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容器中可能有固体残渣B.所得溶液中存在Fe2+、Fe3+、Cu2+
C.原固体中n(Fe2O3)>n(Cu)D.再加入铜后,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X、Y、Z、U、W五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有如图关系,化合物XZ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U、X、W 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
B.由Y、Z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XZ2、YZ2与X60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都相同
D.T元素与U同主族且在下一周期,能形成化合物TW4、TZ2、T3Y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雾霾天气对环境影响很大.其中SO2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钠碱循环法可除去SO2
(1)室温下,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32─):n(HSO391:91:11:91
pH8.27.26.2
c(H+)/mol•L─16.3×10─96.3×10─86.3×10─7
①由表判断NaHSO3溶液显酸性,从原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在NaHSO3溶液中HSO3-存在HSO3-?H++SO32-和HSO3-+H2O?H2SO3+OH-两种平衡,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溶液呈酸性.
②在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填序号).
A.c(Na+)=2c(SO32─)+c(HSO3
B.c(Na+)>c(HSO3)>c(H+)>c(SO32─)>c(OH
C.c(H2SO3)+c(H+)=c(SO32─)+c(OH
D.c(Na+)+c(H+)=2c(SO32-)+c(HSO3)+c(OH
③计算室温下HSO3?H++SO32─的电离平衡常数K=6.3×10-8(保留2位有效数字).
(2)NaHSO3溶液在不同的温度下均可被过量的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将浓度均为0.02mol•L-1 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mL和 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混合,记录溶液变蓝时间,实验结果如图.

①由图可知,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40℃之前,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40℃之后,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
40℃之后,淀粉不适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填“适宜”或“不适宜”),原因是:温度高于40℃时,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灵敏度降低(或淀粉会糊化).
②b点和c点对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ν (b)<ν (c)(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比等于$\frac{1}{3}$,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的比为$\frac{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Y<X<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C.化合物ZW、XY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D.X、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ClO2气体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可用NaClO3和草酸(H2C2O4)反应制得.无水草酸100℃可以升华.某学习小组用图1装置模拟工业制取收集ClO2
(1)实验时装置A需在60℃~100℃进行的原因是温度过低,化学反应速率较慢,温度过高草酸升华或分解,控制所需温度的方法是水浴加热.
(2)电动搅拌棒的作用是将反应物充分混合(或充分反应、或使反应物受热均匀).装置A中反应产物有Na2CO3、ClO2和CO2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H2C2O4$\frac{\underline{\;\;△\;\;}}{\;}$Na2CO3+CO2↑+2ClO2↑+H2O.
(3)在装置C中ClO2和NaOH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其中一种盐为NaClO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O2+2OH-=ClO3-+ClO2-+H2O.
(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往往残留少量ClO2和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
①ClO2被I-还原为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②当pH≤2.0时,ClO2-也能被I-还原成Cl-
③2Na2S2O3+I2=Na2S4O6+2NaI
根据上述信息,请补充完整测定饮用水中ClO2-含量的实验方案:
取一定体积的饮用水,加入NaOH溶液调节pH为7.0~8.0;加入足量KI溶液,加2滴淀粉溶液;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或蓝色褪去),记录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的体积;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2.0;继续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的体积;再重复上述操作1~2次,计算得出结果.
(实验中需使用的试剂:淀粉溶液、标准Na2S2O3溶液、KI溶液、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已知发生以下转化

已知B的分子式为C3H8O,能与金属钠反应,且B的结构为一条直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A中最少有6个原子共平面,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
(2)试推测A的结构和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氯化氢反应只有一种产物  b、能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腿色  c、能使溴水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
(3)写出A、B、C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A中官能团碳碳双键;C中官能团醛基;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H3CH=CH2+H2O$\stackrel{催化剂}{→}$CH3CH2CH2OH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②:2CH3CH2CH2OH+O2$→_{△}^{Cu}$2CH3CH2CHO+2H2O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③:CH3COOH+CH3CH2CH2OH$→_{△}^{浓硫酸}$CH3COOCH2CH2CH3+H2O反应类型:酯化反应
(5)乙酸丙酯中能与NaHCO3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6)E是B的同系物,与B相差一个CH2,且E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E的结构简式为(CH33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盛有25mL沸水的烧杯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制得Fe(OH)3胶体
B向两支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前者溶液变蓝,
后者有黄色沉淀
KI3溶液中存在平衡:
I3-?I2+I-
C将溴乙烷和NaOH乙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一定产生了乙烯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溶液褪色CaCl2溶液有酸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已知:C(s)+2NO(g)?N2(g)+CO2(g). T℃时.某研究小组向一恒容真空容器中充入NO和足量的碳单质,恒温条件下测得不同时间各物质的浓度如表.
浓度/mol•L-1
时间/min
NON2CO2
01.0000
100.580.210.21
200.400.300.30
300.400.300.30
350.320.340.15
(1)0~10min以V(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2mol/(L•min).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平衡时的NO转化率为60%.
(3)根据表中数据,计算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56.
(4)30~35min改变的实验条件是分离出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