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部分氧化的铁铜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3+Fe2+H+ B. 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g

C. 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g D. V=896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含有金属铁、氧化铁、氧化铜、金属铜,金属铁、氧化铁、氧化铜可以和硫酸反应,但金属铜不可,不过铜可以和和三价Fe3+反应,样品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因硫酸足量,VmL为氢气,生成的滤渣3.2g是铜,滤液中的铁元素,在加入氢氧化钠后全部变成氢氧化铁,灼烧后变为3.2g为氧化铁。 A.生成的滤渣3.2g是铜,金属铜可以和Fe3+反应2 Fe3++Cu═2 Fe2++Cu2+,所以一定不含有Fe3+,错误;B.固体3.2g为氧化铁,其物质的量为n(Fe2O3)=3.2g÷160g/mol=0.02mol,铁元素的量为n(Fe)=0.02mol×2=0.04mol,其质量为:0.04mol×56g/mol=2.24g,正确;C.根据选项B的分析可知铁元素质量=2.24g,而原来固体5.76g,所以CuO质量不超过5.76-2.24=3.52g,错误;D.根据最后溶液中溶质为过量H2SO4FeSO4,而铁元素物质的量为0.04mol,说明与铁反应的硫酸物质的量为0.04mol,其中含氢离子0.08mol,其中部分氢离子生成氢气,另外的H+和合金中的氧元素结合生成水,由于合金中氧物质的量 n(O)=(5.763.22.24)g÷16g/mol=0.02mol,则它结合氢离子0.04mol,所以硫酸中有0.08-0.04=" 0.04" molH+生成氢气,即生成0.02mol氢气,标况体积为448ml,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把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往其中滴加5 mL盐酸。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5)如果将本题中“25℃的饱和石灰水”换成“20℃碳酸饮料”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M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保持恒温恒容,再充入NN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Dt3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温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2CO3的制取方法及Na2CO3和NaHCO3综合实验探究

Ⅰ.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①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CO2(氨碱法),而不先通CO2再通NH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沉淀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2)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到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 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Ca2CO===CaCO3 (离子方程式)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 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下列分散系,能观察到达尔效应的是

A.溶液 B.胶体 C.乳浊液 D.浊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1)A的结构简式为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者“不是”);

(3)在图中,D1、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的化学名称为

E2的结构简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

D.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 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 CO(g)+2H2(g) CH3OH(g),现在实验室模拟该反应并进行分析。

(1)下列各项中,不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一定条件下,CH3OH分解的速率和CH3OH生成的速率相等

c一定条件下,CO、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 CO,同时生成1 mol CH3OH

(2)右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该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____0(填“>”、“<”或“=”)。

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____________K2(填“>”、“<”或“=”)。

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3)200910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请写出c口通入的物质发生的相应电极反应式_________

工作一段时间后,当0.2 mol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2 时,有___________个电子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