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有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化合物,B、C同主族且可形成CB2和CB3两种化合物,组成单质E的元素是常见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该元素可与D形成ED2和ED3两种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2B2中的化学键类型共价键.
(2)CB2通入A2B2溶液中可被氧化为W,用E、石墨和W的溶液组装成原电池(如图1所示),其中,E做负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石墨电极上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若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甲、乙装置中观察到的相同的实验现象为铁棒变细,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分析 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化合物,可能为H2O、H2O2或Na2O、Na2O2,则A为H元素,B为O元素,B、C同主族且可形成CB2和CB3两种化合物,应为SO2和SO3,则C为S元素,D为Cl元素;组成单质E的元素是常见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该元素可与D形成ED2和ED3两种化合物,则E为Fe元素.
(1)H2O2属于共价化合物;
(2)SO2通入H2O2溶液中可被氧化为W,则W为H2SO4,Fe、硫酸、石墨组成原电池,Fe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作负极,石墨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3)甲中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乙中石墨、铁在氯化铁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石墨为正极,Fe3+在正极获得电子生成Fe2+,Fe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均发生反应:2Fe3++Fe=3Fe2+

解答 解: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化合物,可能为H2O、H2O2或Na2O、Na2O2,则A为H元素,B为O元素,B、C同主族且可形成CB2和CB3两种化合物,应为SO2和SO3,则C为S元素,D为Cl元素;组成单质E的元素是常见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该元素可与D形成ED2和ED3两种化合物,则E为Fe元素.
(1)H2O2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
(2)SO2通入H2O2溶液中可被氧化为W,则W为H2SO4,Fe、硫酸、石墨组成原电池,Fe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作负极,石墨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获得电子生成氢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负;氧化;有气泡产生;
(3)甲中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乙中石墨、铁在氯化铁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石墨为正极,Fe3+在正极获得电子生成Fe2+,Fe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均发生反应:2Fe3++Fe=3Fe2+,二者共存现象为:铁棒变细,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故答案为:铁棒变细,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侧重对原电池的考查,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从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V2O5、VOSO4、K2SO4、SiO2和Fe2O3等)中回收V2O5的一种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废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
(2)②、③中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下式中的R表示VO2+或Fe3+,HA表示有机萃取剂的主要成分):
R2(SO4n(水层)+2n HA(有机层)?2RAn(有机层)+n H2SO4(水层).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加入碱中和产生的酸,平衡右移,提高钒的萃取率;③中反萃取时加入的X试剂是硫酸.
(3)完成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lO3-+6VO2++6H+═6VO3++1(Cl-)+3(H2O)
(4)25℃时,取样进行实验分析,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pH1.31.41.51.61.71.81.92.02.1
钒沉淀率/%88.194.896.598.098.898.896.493.189.3
试判断在实际生产时,⑤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最佳pH为1.7;若钒沉淀率为93.1%时不产生Fe(OH)3沉淀,则溶液中c(Fe3+)<2.6×10-3.(已知:25℃时,Ksp(Fe(OH)3)=2.6×10-39.)
(5)写出废液Y中除H+之外的两种阳离子:Fe3+、VO3+、NH4+、K+(任写两种即可).
(6)生产时,将②中的酸性萃余液循环用于①中的水浸.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还有有机萃取剂、氨水(或氨气).
(7)全矾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能储存和高效转化装置(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已知:V2+为紫色,V3+为绿色,VO2+为蓝色,VO2+为黄色.当充电时,右槽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则:

①全矾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_{()电}^{()电}$VO2++H2O+V3+(请在可逆符号两侧的括号中填“充”、“放”)此时,b极接直流电源负极.
②放电过程中,a极的反应式为VO2++2H++e-=VO2++H2O,当转移1.0mol电子时共有1.0mol H+从右槽迁移进左槽(填“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装置,探究反应Zn+H2SO4═ZnSO4+H2↑的能量转化情况.图一装置中,当向盛有锌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时,观察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图二装置中,电流计指针偏转,X电极产生大量气泡.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将物质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可用甲图表示;
(2)图二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Y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是Zn-2e-=Zn2+
(4)当Y电极的质量减少0.65g时,X电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A、B、C、D、E、F是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B、C、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C左右相邻,C、E位于同主族,含D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
(1)C、D、E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O2->Na+(用离子符号表示),写出一个能证明E、F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或反应方程式:Cl2+H2S=2HCl+S↓.
(2)A与C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其电子式为,含有的化学键为极性键、非极性键(填“极性键”、“非极性键”、“离子键”).
(3)已知由A、B、C、E四种元素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X,1molX能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且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
①写出X的化学式:(NH42SO3
②写出加热条件下X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OH-$\frac{\underline{\;\;△\;\;}}{\;}$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常温下,把10mL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到4个盛有不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烧杯中,丙加水稀释到50mL,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30mL 30mol•L-1B.25mL 2mol•L-1C.10mL 1mol•L-1D.18mL 4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降低压强能减小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H4是氨气的分子式B.是Cl-的结构示意图
C.C2H4是乙烯的结构简式D.是氯化钠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Al2O3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雾,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漂白粉,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D.烧碱,冰醋酸,乙醇均为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为达到相关实验目的,有如下操作,但其中有的正确,有的却因用错试剂,或加入试剂的顺序错误等原因而导致实验失败.请用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空.
A.正确        B.用错试剂     C.试剂加入顺序错误        D.操作错误
B①检验二氧化硫是否有漂白性: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
A②验证乙醇能否被氧化为乙醛: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插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
A③检验某未知溶液X中是否含SO42-:向某未知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
C④制取乙酸乙酯:向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再依次加入适量冰醋酸、无水乙醇,然后加热.
(2)如图,如果广口瓶中盛放浓硫酸,可以用作气体干燥装置,则该装置不可以干燥的气体有③(选填编号)
①HCl       ②H2         ③NH3         ④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