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aCl     NaHCO3↓+NH4Cl;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二氧化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c(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过滤(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NH3 气体,再从b管中通入CO2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分析 工业上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入氨气,通入足量的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将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后得纯碱碳酸钠,
(1)依据题干中信息碳酸氢钠溶解度相对较小分析,所以在饱和食盐不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后,碳酸氢钠晶体会析出;
(2)①(I)盐酸是易挥发性酸,在制取二氧化碳时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氯化氢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据此答题;
(II)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稀硫酸能吸收氨气;
(III)分离固体与液体采用过滤的方法;
②(I)根据氨气易溶于水,从制取碳酸氢钠时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分析解答;
(II)根据图可知,装置改动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变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解答 解:工业上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入氨气,通入足量的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将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后得纯碱碳酸钠,
(1)a.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故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与其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无关,故错误;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于氯化铵来说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更小一些,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故正确;
故答案为:c;
(2)①(I)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通过碳酸氢钠的溶液是可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II)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末反应的NH3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NH3
(III)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
故答案为:过滤;
②(I)制取碳酸氢钠时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应先通入氨气,所以a端通入,从而保证了从b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被充分反应,
故答案为:a;NH3;b;CO2
(II)装置改动后反应物的二氧化碳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故答案为: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方案的设计,涉及“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米汤检验碘盐中的碘
B.用热的烧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用来制取肥皂
D.将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能更有效的起到洁具除垢和卫生消毒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B.②⑤⑦C.①③④D.②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新性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下列关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B.由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的反应属还原反应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均能跟氢氧化钠反应
D.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键和酯基、醚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得到的NaCl中无其他任何杂质
B.检验所得NaCl中是否混有BaCl2,可用AgNO3溶液检验
C.该实验基本操作分为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
D.除去杂质时,不必考虑所加试剂的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2NO(g)+2CO(g)═N2(g)+2CO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l
C(s)+O2(g)═CO2(g)△H=-393.5kJ•mol-l
2C(s)+O2(g)═2CO(g)△H=-221kJ•mol-l
则2NO(g)+2CO(g)═N2(g)+2CO2(g)的△H=-746.5kJ•mol-l
(2)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0.1mol,n(NO)=0.2mol,n(N2)=a mol,且平衡时混合气体压强为初始气体压强的0.8.
①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70.若保持温度及容器体积不变,平衡后在此基础上再向容器中充入2a mol的N2、0.2mol的NO,平衡将向右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②下列各种情况,可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D.
A.v生成(CO2)=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NO、CO、N2、CO2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E.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碳氧双键的同时消耗n molN≡N
③在t2时刻,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可能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压强.

(3)有人提出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电解原理的方法消除汽车尾气,写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CO-2e-+4OH-=CO32-+2H2O.
(4)如果要净化汽车尾气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用的措施是B.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同时加催化剂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B.酸雨是指pH<7.0的雨水
C.蛋白质和葡萄糖等高分子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化学家.下列有关钯原子(${\;}_{46}^{106}$Pd)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106B.质子数为46C.电子数为46D.中子数为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新制的氯水通常避光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