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4mol A、1.2mol 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 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已知 t0~t1 阶段保持恒温、恒容,且 c(B)未画出].乙图为 t2 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已知 在 t2、t3、t4、t5 时刻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其中 t3 时刻为使用催化剂.
(1)若 t1=15s,则 t0~t1 阶段的反应速率为 v(C)=0.02mol•L-1•s-1
(2)t4 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B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2 mol.
(3)t5时刻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反 应”或“放热反应”).

分析 (1)根据v=$\frac{△c}{△t}$计算t0~t1阶段以C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2)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减小且相等,如是降低温度,平衡移动发生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所以是减小了压强;根据A、C浓度的变化判断二者计量数关系,根据t4~t5阶段判断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根据t5~t6阶段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可知,t5时升高了温度,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答 解:(1)若t1=15min,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frac{△c}{△t}$=$\frac{0.6mol/L-0.3mol/L}{15s}$=0.02mol•L-1•min-1
故答案为:0.02mol•L-1•min-1
(2)t4~t5阶段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相等,所以不可能是降低温度,应该为减小压强;反应中A的浓度变化为:1mol/L-0.8mol/L=0.2mol/L,C的浓度变化为:0.6mol/L-0.3mol/L=0.3mol/L,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2:0.3=2:3,根据t4~t5阶段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A(g)+B(g)?3C(g);由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0.8mol/L)×$\frac{1}{2}$=0.1mol/L,所以B的起始浓度为0.4mol/L+0.1mol/L=0.5mol/L,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1.2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A的起始浓度为1.0mol/L,体积=$\frac{4mol}{1.0mol/L}$=4L,物质的量=0.5mol/L×4L=2mol,
故答案为:减小压强; 2mol;
(3)该反应是体积不变的反应,而t5~t6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是升高了温度;升高温度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放热反应.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解题关键是明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因素,(3)为易错点,注意根据图象判断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Mg2+、Ag+、Cu2+、Fe3+阳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Fe3+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Ag+,有关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
(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NaOH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肯定有Mg2+,有关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
(4)原溶液还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B.
A.Cl-  B.NO3-   C.CO32-  D.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在一个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1.25molCaCO3,发生反应CaCO3(s)?CaO (s)+CO2(g),测得平衡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或“放”),温度为T5℃时,该反应耗时40s达到平衡,则T5℃时,列式计算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005mol/(L•s).
(2)T2℃时,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下列措施中能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的是d(选填编号).
a.减小压强       b.减少CaO的量     c.加入CaCO3     d.升高温度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c(CO2
(4)请在图2中画出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氮、硫、氟
(2)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A族.
(3)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NO3=NH4NO3
(4)画出B和C元素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平衡,已知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NH3•H2O?NH4++OHˉ
(1)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时,平衡向右移动,OHˉ的浓度减小,NH4+的浓度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向氨水中加入浓盐酸,平衡向右移动,此时溶液中浓度减小的粒子有OH-;NH3•H2O;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CO和 0.2mol的 H2O(g),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恒温下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H=a kJ/mol(a>0).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c(CO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体系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
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0.2a kJ
C.若升高温度,v(正)加快,v(逆)减慢,平衡正向移动
D.在相同条件下再加入0.2mol的CO和0.2mol的 H2O(g),重新达平衡时,c(CO):c(CO2)=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温度T1>T2,SO2与O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丙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H<0”的平衡常数K、K随温度的变化
D.图丁表示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逐步加BaSO4固体后,溶液中c(CO32-)的浓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frac{\underline{\;催化剂\;}}{\;}$2CO2(g)+S(s)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若升高温度,CO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00mL 2mol/L的Al2(SO43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