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实验Ⅰ中三组物质不同之处判断实验目的;
(2)结合图2可知,NaCl用量达到0.125 mol时,溶液达到沸腾状态,再增加NaCl的用量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3)根据图2当加入0.06 mol NaCl时记录的温度进行判断;
(4)根据镁粉、铁粉与NaCl水溶液共同构成了原电池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实验1中三组物质不同之处在于镁的状态,故实验Ⅰ是研究的是镁的表面积与速率的关系,故D正确;对照试验中其它因素必须完全相同,则铁粉的物质的量n1=0.10,
故答案为:D;0.10;
(2)根据图2可知,NaCl用量达到0.125 mol时,溶液已经达到沸腾状态,当NaCl的用量再增加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无需再做,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3)由图2可见,当加入0.06 mol NaCl时,第15 min记录的温度升高值在42℃左右,所以则第15min时混合物的温度最接近于:42℃+20℃=62℃,则D正确,
故答案为:D;
(4)镁粉、铁粉与NaCl水溶液共同构成了原电池,大大促进了Mg的反应,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镁粉、铁粉与NaCl的水溶液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温度、固体表面积、浓度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中注意构成原电池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氨基酸既显酸性又显碱性 | |
B. |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 |
C. | 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 |
D. | 纤维素水解和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 | |
B. | 干冰在升华的过程中,只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 |
C. | 12 C与 13 C由于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所以属于同位素 | |
D. | 在 N2、CO2 和 SiO2 三种物质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