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流程图知,①为消去反应、②为加成反应、③发生信息i的氧化反应,则A为HCHO、B为,B发生信息ii的反应,C结构简式为
,C发生缩聚反应生成E,E结构简式为
,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D结构简式为
,D和苯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
(5)CH3CH2OH被催化氧化生成CH3CHO,CH3CHO和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OH)CN,该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H(OH)COOH,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CHO,B为,B中苯环和醛基为平面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平面,结合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可知有15个原子共平面,
故答案为:HCHO;15;
(2)反应①为氯代烃的消去反应,反应的条件为NaOH醇溶液、加热,故答案为:NaOH醇溶液、加热;
(3)C为,D为
,C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方程式为
$→_{△}^{浓硫酸}$
+H2O,
故答案为:$→_{△}^{浓硫酸}$
+H2O;
(4)D结构简式为,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有碳碳双键的苯的二取代物,其取代基为-CH=CH2、-COOH,有邻间对三种,如果取代基为-CH=CH2和HCOO-,有邻间对三种,所以符合条件的有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1:2:2:1的结构简式是
,
故答案为:6;;
(5)CH3CH2OH被催化氧化生成CH3CHO,CH3CHO和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OH)CN,该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H(OH)COOH,其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和有机合成,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确有机物官能团及其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把握题给信息,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 |
B. | 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 |
C. | 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铝制品,是因为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 |
D. | 石英、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陶瓷、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6种 | B. | 5种 | C. | 4种 | D. | 3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 | |
B. | N室:a%<b% | |
C. | 产品室发生的反应是:B(OH)4-+H+?H3BO3+H2O | |
D. | 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阴极室可生成标准状况下5.6L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中溶液显红色的原因:CO32-+H2O?HCO3-+OH- | |
B. | 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2SO2+CO32-+H2O═CO2+2HSO3- | |
C. | ②中溶液显黄绿色的原因:Cl2+H2O═HCl+HClO | |
D. | ②中溶液黄绿色褪去的原因:SO2+Cl2+2H2O═H2SO4+2H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2O2的电子式:![]() | B. | CCl4的电子式:![]() | ||
C. | ${\;}_{\;}^{18}$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D. | MgCl2的电子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硝酸亚铁加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 硫酸有强氧化性 |
B | Na[Al(OH)4]溶液中滴入NaHCO3 | 产生白色沉淀 | 酸性:HCO3->Al(OH)3 |
C | 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 | 溶液变红 | 能水解的盐溶液中的水的电离度一定比纯水的大 |
D | 将少量氯水滴在淀粉-KI试纸上 | 试纸中间褪色,试纸边缘变蓝 | 氯气既有氧化性又有漂白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 |
B. | 煤的干馏、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 |
C. | 自来水厂用明矾净水,用Fe2(SO4)3或ClO2代替明矾净水,其原理相同 | |
D. | 将水中的铁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而防腐,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