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在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意外伤害,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点燃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B.浓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稀溶液
C.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D.不得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

分析 A.不纯的可燃气体易爆炸;
B.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C.稀释浓硫酸时,应防止酸液飞溅;
D.添满酒精的酒精灯点燃时易引起火灾.

解答 解:A.点燃易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不纯,点燃引起爆炸,故A正确;
B.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故B错误;
C.在稀释浓硫酸时将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因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且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水会沸腾产生危险,故C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液体不能加入太满,否则易引起火灾,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为高频考点,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装置中,电流表指针不能发生偏转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成人每日摄入铝元素的量应控制在0.004g以下.油条是中国北方常用的食品之一,每270g油条中约含0.9g明矾〔KAl(SO42•12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74〕.试通过计算说明,若成人每日食用142.2g油条,铝元素的摄入量是否会超过安全摄入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25℃、101KPa时,agNH3与bgCH4的体积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CH4的分子数之比为1:1B.NH3、CH4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a:b
C.NH3、CH4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7:16D.NH3、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使用铁触媒,使N2和H2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氨
B.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700K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家用消毒液,并探究其性质.反应停止后,取洗气瓶中无色溶液5mL,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a.测溶液pH,并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 pH=3,溶液变红,5min后褪色
 b.向其中逐滴加入盐酸 溶液逐渐变成黄绿色
(1)写出利用上述装置制备消毒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Cl+MnO2$\frac{\underline{\;\;△\;\;}}{\;}$Cl2↑+MnCl2+2H2O、Cl2+2NaOH═NaClO+NaCl+H2O.
(2)查阅资料: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且酚酞在强碱性溶液中红色会褪去,为探究操作a中溶液褪色的原因,又补充了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取5mLpH=13NaOH溶液,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 溶液变红,30min后褪色
获得结论:此实验小组制备的消毒液具有漂白性.
(3)该小组由操作b获得结论: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此消毒液的稳定性下降.操作b中溶液变成黄绿色的原因:2H++ClO-+Cl-═Cl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有效氯的含量是检测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具体用“单位质量的含氯消毒液在酸性条件下所能释放出氯气的质量”进行表征.一般家用消毒液有效氯含量在5%以上.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测定有效氯:取此消毒液5g,加入20mL 0.5mol•L-1KI溶液,10mL 2mol•L-1的硫酸溶液;加几滴淀粉溶液后.用0.1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 20mL.(已知:2S2O32-+I2═S4O62-+2I-
①达到滴定终点时的实验现象是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恢复.
②此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1.42%.(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获得结论:此实验制得的消毒液不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家用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实验用品的使用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性
B.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液体分层,上层为紫红色
C.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在液面下
D.食用油和水分离,四氯化碳和水分离,均可用分液漏斗,且油层从下口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某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一定有:c(OH-)+2c(A2-)=c(H+)+c(H2A)
B.0.2 mol•L-1 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酸性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Cl-)>c(H+
C.室温下,向100ml0.5mol/L的Na2CO3溶液中加入0.05molCaO,溶液中增大$\frac{c(O{H}^{-})}{c(H{{C}_{3}}^{-})}$
D.0.1 mol•L-1(NH42Fe(SO42溶液中:c(NH4+)+c(NH3•H2O)+c(Fe2+)=0.3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0.7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15.68LN2(标准状况)
B.有0.1molKNO3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