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如下探究(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背景素材】
①2NO+Na2O2═2NaNO2
②NO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3-,MnO4-被还原为Mn2+
③在酸性条件下NaNO2能把I-氧化为I2;S2O32-能把I2还原为I-
【制备NaNO2
(1)装置A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装置的目的是①将NO2转化为NO,②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3)为保证制得的亚硝酸钠的纯度,C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BD(填序号).
A.P2O5  B.碱石灰  C.无水CaCl2   D.生石灰
(4)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NO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测定NaNO2纯度】
(5)本小题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A.稀硫酸 B.c1 mol•L-1 KI溶液 C.淀粉溶液 D.c2 mol•L-1 Na2S2O3溶液
E.c3 mol•L-1酸性KMnO4溶液
①利用NaNO2的还原性来测定其纯度,可选择的试剂是E(填序号).
②利用NaNO2的氧化性来测定其纯度的步骤是:准确称取质量为m的NaNO2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1mol•L-1KI溶液、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稀硫酸,用c2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读数,重复以上操作2~3次(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分析 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探究,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发生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B中稀释挥发的硝酸和生成的二氧化氮,C中固体干燥剂干燥NO,并除去可能混有的酸雾,D中发生2NO+Na2O2═2NaNO2,E中高锰酸钾吸收尾气NO,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1)装置A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故答案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装置的目的是①将NO2转化为NO、②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故答案为:将NO2转化为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3)A、C不能吸收酸,B、D可吸收酸且干燥气体,故答案为:BD;
(4)由信息可知,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NO气体,避免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有毒的NO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5)①由信息NO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3-可知,则利用NaNO2的还原性来测定其纯度,可选择的试剂是E,故答案为:E;
②由信息酸性条件下NaNO2能把I-氧化为I2可知,则利用NaNO2的氧化性来测定其纯度的步骤是:准确称取质量为m的NaNO2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1 mol•L-1 KI溶液、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稀硫酸,用c2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读数,重复以上操作2~3次,
故答案为:加入过量的c1 mol•L-1 KI溶液、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稀硫酸,用c2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读数,重复以上操作2~3次.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及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用注射器吸入少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当活塞迅速向里推时,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填“变深”“变浅”或“不变”前同);最终和最初相比,颜色最终更深(填“最初”或“最终”下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终更大.
(2)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 和1mol B 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请填空:
①x=1②B的转化率为40%.
③温度降低,K值增大,则正反应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④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填编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C、生成B的反应速率是生成D的反应速率的2倍
D、单位时间内生成3molA,同时生成1molB
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原容器体积扩大到4L,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D(填编号)
A、B的浓度增大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C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frac{n(A)}{n(C)}$增大.
⑥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操作是C.
A.及时分离出C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锂的某些化合物是性能优异的材料.请回答:
(1)如图是某电动汽车电池正极材料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化学式为LiFePO4,其中Fen+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6 ,PO43-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2)Li与Na中第一电离能较小的元素是Na;LiF与NaCl晶体中熔点较高的是LiF.
(3)氮化锂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在氢气中加热时可吸收氢气得到氨基锂(LiNH2)和氢化锂,氢化锂的电子式为Li+[:H]-,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3N+2H2=LiNH2+2LiH.
(4)金属锂为体心立方晶胞,其配位数为8;若其晶胞边长为a pm,则锂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占有率是68%.
(5)有机锂试剂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应用,但极易与O2、CO2等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填字母序号).
A.CO2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
B.游离态和化合态锂元素均可由特征发射光谱检出
C.叔丁基锂(C4H9Li)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和s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分别为C2H6和C4H10的两种有机化合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B.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可见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可得2 mol 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电解液为1mol•L-1的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放电后交换膜右侧溶液酸性增强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1 mol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与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合理的是(  )
①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进口国外电子垃圾,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
③燃煤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
④洗衣粉中添加三聚磷酸钠(Na3P5O10),增强去污效果
⑤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更适合于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A.①③⑤B.②⑤C.③④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
①石油分馏得到汽油 ②煤通过干馏获得焦炭 ③用铝土矿冶炼铝 ④用海带提取碘单质 ⑤空气液化 ⑥白酒变酸 ⑦粉尘爆炸 ⑧干冰气化 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互变 ⑩氯化钠溶液通电后导电⑪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⑫新制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A.3个B.4个C.5个D.6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状况下能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SO2、H2S、Cl2B.SO2、O2、NH3C.HCl、HBr、HID.SO2、C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