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探究,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发生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B中稀释挥发的硝酸和生成的二氧化氮,C中固体干燥剂干燥NO,并除去可能混有的酸雾,D中发生2NO+Na2O2═2NaNO2,E中高锰酸钾吸收尾气NO,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1)装置A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故答案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装置的目的是①将NO2转化为NO、②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故答案为:将NO2转化为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3)A、C不能吸收酸,B、D可吸收酸且干燥气体,故答案为:BD;
(4)由信息可知,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NO气体,避免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有毒的NO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5)①由信息NO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3-可知,则利用NaNO2的还原性来测定其纯度,可选择的试剂是E,故答案为:E;
②由信息酸性条件下NaNO2能把I-氧化为I2可知,则利用NaNO2的氧化性来测定其纯度的步骤是:准确称取质量为m的NaNO2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1 mol•L-1 KI溶液、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稀硫酸,用c2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读数,重复以上操作2~3次,
故答案为:加入过量的c1 mol•L-1 KI溶液、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稀硫酸,用c2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读数,重复以上操作2~3次.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及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子式分别为C2H6和C4H10的两种有机化合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 |
B. | 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可见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 |
C. |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
D. | 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可得2 mol N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 |
B. | 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 |
C. | 放电后交换膜右侧溶液酸性增强 | |
D. | 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1 mol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⑤ | B. | ②⑤ | C. | ③④ | D. | ①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个 | B. | 4个 | C. | 5个 | D. | 6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O2、H2S、Cl2 | B. | SO2、O2、NH3 | C. | HCl、HBr、HI | D. | SO2、CO2、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 |
B. |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 |
C. | “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 |
D. |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