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图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纯净的CeO2和硫酸亚铁铵晶体.

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NaOH溶液.
(1)稀酸A的分子式是H2SO4;滤液1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把Fe3+还原为Fe2+
(2)设计实验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用试管取少量酸性高锰酸溶液(或溴水),向试管中滴加过量滤液1若紫红(红棕)色褪色则滤液1中含有Fe2+[或取少许滤液1,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1中有Fe2+].
(3)由滤渣1生成Ce3+的化学方程式为2CeO2+H2O2+3H2SO4=Ce2(SO43+O2↑+4H2O.
(4)由滤液2生成Ce(OH)4的离子方程式为4Ce3++O2+12OH-+2H2O═4Ce(OH)4↓.
(5)硫酸铁铵晶体[Fe2(SO43•2(NH42SO4•3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但其在去除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时效率降低,其原因是存在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酸性废水中的H+抑制了Fe3+的水解(或水解平衡逆向移动),使其不能生成有吸附作用的Fe(OH)3胶体.
(6)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H)4产品0.531g,加硫酸溶解后,用浓度为0.l000mol•L-1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铈被还原为Ce3+ ),消耗25.00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Ce(OH)4的纯度的表达式为:$\frac{0.1×25×1{0}^{-3}×208}{0.531}×100%$(或0.98、98%)(不必计算出结果).

分析 反应过程为: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中加入稀硫酸,FeO转化为FeSO4、Fe2O3转化Fe2(SO43存在于滤液1中,滤渣1为CeO2和SiO2
滤液1中加入稀硫酸和铁粉,被Fe2(SO43还原为FeSO4,溶液1为FeSO4溶液,加入硫酸铵混合蒸发浓缩、常温晾干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滤渣1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CeO2转化为Ce3+存在于滤液2中,反应为2CeO2+H2O2+3H2SO4=Ce2(SO43+O2↑+4H2O,滤渣2为SiO2;滤液2加入碱并通入氧气将Ce从+3氧化为+4后Ce3+转化为沉淀Ce(OH)4,反应为:4Ce 3++O2+12OH-+2H2O═4Ce(OH)4↓,加入分解Ce(OH)4得到产品CeO2;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已知:CeO2不溶于稀硫酸,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中也不SiO2溶于酸,加入稀硫酸可将CeO2和SiO2与Fe2O3、FeO分离,滤液1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把Fe3+还原为Fe2+
故答案为:H2SO4; 把Fe3+还原为Fe2+
(2)亚铁离子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与铁氰化钾生成蓝色沉淀,故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方法为:用试管取少量酸性高锰酸溶液(或溴水),向试管中滴加过量滤液1若紫红(红棕)色褪色则滤液1中含有Fe2+[或取少许滤液1,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1中有Fe2+];
故答案为:用试管取少量酸性高锰酸溶液(或溴水),向试管中滴加过量滤液1若紫红(红棕)色褪色则滤液1中含有Fe2+[或取少许滤液1,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1中有Fe2+];
(3)滤渣1为CeO2和SiO2,加入稀硫酸和H2O2,CeO2转化为Ce3+,则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离子方程式为:2CeO2+H2O2+3H2SO4=Ce2(SO43+O2↑+4H2O;
故答案为:2CeO2+H2O2+3H2SO4=Ce2(SO43+O2↑+4H2O;
(4)滤液2为含有Ce 3+的溶液,加入碱并通入氧气将Ce从+3氧化为+4后Ce3+转化为沉淀Ce(OH)4,离子方程式为:4Ce 3++O2+12OH-+2H2O═4Ce(OH)4↓;
故答案为:4Ce 3++O2+12OH-+2H2O═4Ce(OH)4↓;
(5)硫酸铁铵晶体[Fe2(SO43•2(NH42SO4•3H2O]溶于水后,由于存在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酸性废水中的H+抑制了Fe3+的水解(或水解平衡逆向移动),使其不能生成有吸附作用的Fe(OH)3胶体;
故答案为:存在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酸性废水中的H+抑制了Fe3+的水解(或水解平衡逆向移动),使其不能生成有吸附作用的Fe(OH)3胶体;
(6)用0.1000mol/LFeSO4溶液滴定至终点,铈被还原成Ce3+,则Fe2+被氧化为Fe3+,则
   Ce(OH)4~Ce3+~FeSO4
 所以n(Ce(OH)4)=n(FeSO4)=0.1×25×10-3mol,m(Ce(OH)4)=0.1×25×10-3×208g,该产品中Ce(OH)4的纯度的表达式为$\frac{0.1×25×1{0}^{-3}×208}{0.531}×100%$=98%;
故答案为:$\frac{0.1×25×1{0}^{-3}×208}{0.531}×100%$(或0.98、98%).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对工艺流程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平衡的应用、物质纯度的计算等,理解工艺流程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B.新制氯水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加热蒸发NaCl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1)写出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104s1,(NH42SO4中涉及到的N、O、S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S<O<N.
(2)写出一种与PO4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SO42-、ClO4-
(3)氨基乙酸铜的分子结构如图1,碳原子的杂化方式sp3、sp2
(4)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mol[Cu(CN)4]2-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8NA
(5)Cu元素与H元素可形成一种红色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单元如图2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硼是第IIIA族元素,单质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多种非金属反应.某同学欲利用氯气和单质硼反应制备三氯化硼.已知BCl3的沸点为12.5℃,熔点为-107.3℃,遇水剧烈反应.
(1)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DCEDF.

(2)图中g管的作用是保持气压平衡,便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流入蒸馏烧瓶,装置E的作用是冷凝并收集BCl3
(3)开始实验时,先点燃A(填“A”或“B”)处的酒精灯.
(4)请写出BCl3遇水变质的化学方程式BCl3+3H2O=H3BO3+3HCl.
(5)硼酸是一元弱酸,其钠盐化学式为Na,则硼酸在水中电离方程式是H3BO3+H2O?[B(OH)4]-+H+
(6)实验完成后,某同学向F (溶液中含有0.05mol/LNaC1 0、0.05mol/LNaCl、0.1mol/L NaOH)中滴加品红溶液,发现溶液褪色.现设计实验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请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0.1mol/LNaClO溶液/mL0.1mol/LNaCl溶液/mL0.2mol/LNaOH溶液/mLH2O/mL品红溶液现象
4.000x3滴较快褪色
04.04.003滴不褪色
4.004.003滴缓慢褪色
x=4.0,结论:NaClO使品红溶液褪色,溶液碱性越强褪色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久置会出现油脂的酸败现象,是因为油脂发生了水解
B.有机玻璃、合成橡胶、涤纶都是由加聚反应制得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是非电解质
D.将已成熟的水果放入未成熟的水果中并密封,可加速水果成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草酸晶体(H2C2O4•x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易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钙难溶于水.某研究性小组按照下图装置,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含有CO、CO2.已知C、E、H中盛装澄清石灰水,D中盛装浓NaOH溶液,G中盛有CuO.

(1)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冷凝草酸气体,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2)装置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
(3)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防止干扰CO气体的检验.
(4)装置F所盛的药品是碱石灰或无水氯化钙.
(5)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G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H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H后连接的尾气处理装置为Ⅰ.(从“Ⅰ”“Ⅱ”中选择)
(7)为测定草酸晶体分子式(H2C2O4•xH2O) 中x的值,现做如下实验.
①称取6.3g草酸晶体,将其配置成100.0mL水溶液为待测溶液;
②取25.0mL待测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人适量的稀硫酸;
③用浓度为0.4mol/L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12.50mL KMnO4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H2C2O4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H2C2O4+2KMnO4+3H2SO4=10CO2↑+2MnSO4+K2SO4+8H2O;经计算x=2.
(8)依据以上实验,写出草酸晶体(H2C2O4•x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H2C2O4•2H2O$\frac{\underline{\;\;△\;\;}}{\;}$CO↑+CO2↑+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第四周期的某主族元素,其第一至五电离能数据如图1所示,则该元素对应原子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
(2)如图2所示,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SiH4
(3)化合物(CH33N与盐酸反应生成【(CH33 NH】+,该过程新生成的化学键为b.(填序号)
a.离子键 b.配位键 c.氢键 d.非极性共价键
若化合物(CH33N能溶于水,试解析其原因化合物(CH33N为极性分子且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4)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图3所示.该晶体的熔点比SiO2晶体高(选填“高”或“低”),该晶体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3
(5)如图4为20个碳原子组成的空心笼状分子C20,该笼状结构是由许多正五边形构成如图.C2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
则:C20分子共有12个正五边形,共有30条棱边.
(6)Cu2+等过渡元素水合离子是否有颜色与原子结构有关,且存在一定的规律.试推断Ni2+的水合离子为有(填“有”或“无”)色离子,依据是Ni2+的3d轨道上有未成对电子.
离子Sc3+Ti3+Fe2+Cu2+Zn2+
颜色无色紫红色浅绿色蓝色无色
(7)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中最基本的重复单元称为晶胞.已知FexO晶体晶胞结构为NaCl型,由于晶体缺陷,x值小于1.测知FexO晶体密度为p=5.71g•cm-3,晶胞边长为4.28×10-10m,FexO中x值(精确至0.01)为0.9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现有A、B、C、D四种金属片,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上有气泡产生;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上发生还原反应;③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金属片B发生氧化(填“氧化”或“还原”)反应,金属片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在②中,若D为铜,则C不可能为c(填字母);
a.锌           b.铁          c.银           d.镁
(3)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则金属片D上有气泡产生;在标准状况下收集该气体33.6L,则导线上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或1.806×1024
(4)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D<C<A<B;
(5)若C、D在一定条件下能构成充电电池,下列关于充电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F.
A.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B.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
C.充电电池比一次性电池更经济实用
D.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
E.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F.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混凝剂的是(  )
A.氯化钠B.氯气C.小苏打D.明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