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其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所示.

(1)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其原子核外共有22种运动状态不相同的电子.
(2)NH3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分子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3)1mol化合物甲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13NA,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化合物乙的沸点明显高于化合物甲,主要原因是化合物乙分子间形成氢键,
(4)配合物五羰基铁[Fe(CO)5]的配位体是CO;常温下,Fe(CO)5为黄色液体,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熔点为215K,沸点为376K,则Fe(CO)5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Fe(CO)5受紫外线照射时,发生反应生成九羰基二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O)5=Fe2(CO)9+CO.
(5)某种单质铁的晶体原子空间利用率为68%,则其为体心立方堆积(填“堆积方式”),铁原子的配位数为8. 假设铁原子的半径为a pm,则该种铁的密度为$\frac{{21\sqrt{3}}}{{4{a^3}{N_A}×{{10}^{-30}}}}$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分析 (1)Ti原子价电子为3d、4s电子,3d能级上有2个电子、4s能级上有2个电子;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其电子就有几种运动状态;
(2)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其空间构型,据此分析解答;
(3)单键中含有1个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氢键的存在导致物质熔沸点升高;
(4)配合物质含有孤电子对的微粒作配体;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Fe(CO)5受紫外线照射时,发生反应生成九羰基二铁和CO;
(5)Fe单质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68%,为体心立方密堆积,则晶体中Fe原子的配位数为8;根据ρ=$\frac{m}{V}$计算.

解答 解:(1)Ti原子价电子为3d、4s电子,3d能级上有2个电子、4s能级上有2个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图为;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其电子就有几种运动状态,Ti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所以其原子核外电子有22种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22;
(2)NH3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frac{1}{2}$(5-1×3)=4,含有1个孤电子对,所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4;三角锥形;
(3)单键中含有1个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所以1mol化合物甲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13NA;氢键的存在导致物质熔沸点升高,乙中含有氢键、甲不含氢键,所以化合物乙熔沸点高于甲;能形成sp3杂化的原子有C、N、O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N>O>C,
故答案为:13NA;N>O>C;化合物乙分子间形成氢键;
(4)配合物质含有孤电子对的微粒作配体,所以配合物五羰基铁[Fe(CO)5]的配位体是CO;Fe(CO)5为黄色液体,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熔沸点较低,所以属于分子晶体;Fe(CO)5受紫外线照射时,发生反应生成九羰基二铁和CO,其反应的方程式为:2Fe(CO)5=Fe2(CO)9+CO;
故答案为:CO;分子晶体;2Fe(CO)5=Fe2(CO)9+CO;
(5)Fe单质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68%,为体心立方密堆积,则晶体中Fe原子的配位数为8;其晶胞图为,Fe的原子半径为apm=10-10acm,设晶胞棱长为xcm,则3x2=(4×10-10a)2,故x=$\frac{4\sqrt{3}}{3}$a×10-10cm,晶胞中Fe原子数目为1+8×$\frac{1}{8}$=2,晶胞质量为$\frac{2×56}{{N}_{A}}$g,
则晶体密度为:$\frac{2×56}{{N}_{A}}$g÷($\frac{4\sqrt{3}}{3}$a×10-10cm)3=$\frac{{21\sqrt{3}}}{{4{a^3}{N_A}×{{10}^{-30}}}}$g/cm3

故答案为:体心立方;8;$\frac{{21\sqrt{3}}}{{4{a^3}{N_A}×{{10}^{-30}}}}$.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知识的综合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氢键、晶体类型的判断、晶胞计算等,(5)为易错点、难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金属晶胞结构,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所属类别及所含官能团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CH3CH=CH2 烯烃    B. 醛类-CHOC. 羧酸-COOHD. 酚类-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种物质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Fe3+、SO42-、NH4+、Ba2+、CO32-离子中的某几种.
(1)甲同学欲探究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开始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同时伴有刺激性气体放出;②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Fe2+、SO42-、NH4+;写出①中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2)乙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硫氰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H2O2,发现溶液变红色;继续滴加H2O2,红色逐渐褪去且有气泡产生.为弄清其中缘由,乙同学查阅资料知:H2O2+SCN-→SO42-+CO2↑+N2↑+H2O+H+
①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N、S,每生成lmol CO2转移的电子数为11NA
②根据乙同学的实验现象,请判断还原性强弱为:Fe2+>SCN-(填<、=或>);
③根据资料,乙同学提出的猜想是:H2O2将SCN-氧化使红色逐渐褪去.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证明乙同学推断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对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的图象,可推出盐酸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表内各组中的(  )
 ABCD
c(HCl)/mol•L-10.120.040.030.09
c(NaOH)/mol•L-10.040.120.090.0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乙二醛电解氧化制备乙醛酸(OHC-COOH)的生产装置如图所示,通电后,阳极产生的Cl2与乙二醛溶液反应生成乙醛酸.
(1)阴极反应式为H++2e-=H2↑.
(2)阳极液中盐酸的作用,除了产生氯气外,还有增强溶液导电性.
(3)保持电流强度为aA,电解t min,制得乙醛酸m g,列式表示该装置在本次电解中的电流效率η=$\frac{5mf}{111at}$.
(设:法拉第常数为fC•mol-1;η=$\frac{生产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电极上通过的电子总数}$×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目前,回收溴单质的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和萃取法等.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拟采用如图1方案从富马酸废液(含溴0.27%)中回收易挥发的Br2

(1)操作X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该仪器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2)反萃取时加入20%的NaOH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Br2+2OH-=Br-+BrO-+H2O.
(3)溴的传统生产流程为先采用氯气氧化,再用热空气将Br2吹出.与传统工艺相比,萃取法的优点是没有采用有毒气体Cl2,更环保;溴中不含氯气,所得溴更纯净.
(4)设计图2装置的实验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氯气
②当a和b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a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停止通氯气.
④__________.
请回答:
设计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排除Cl2对溴、碘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的干扰,证明b中Cl2已充分反应.
步骤④的操作是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震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一定量液态饱和烃的一元衍生物A,在125℃,1.01×105Pa下完全汽化后,与其体积4.5倍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H2O(g),恢复到反应前的温度、压强,测得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小了$\frac{3}{14}$.试通过计算推断A可能的化学式,并写出A可能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但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总能量比生成物水的总能量低
D.C与CO2反应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工业废料也可以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废弃的含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硫酸铝溶液、硝酸铜晶体和铁红(Fe2O3).实验方案如下:

(1)滤渣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O3-+3Cu+8H+=3Cu2++2NO↑+4H2O,NO3-+Fe+4H+=Fe3++NO↑+2H2O;
(2)已知Fe(OH)3沉淀的pH是3~4,溶液C通过调节pH可以使Fe3+沉淀完全.下列物质中可用作调整溶液C的pH的试剂是CD(填序号).
A、铜粉B、氨水C、氢氧化铜D、碱式碳酸铜
(3)常温,若溶液C中金属离子均为1mol•L-1,Ksp[Fe(OH)3]=4.0×10-38,Ksp[Cu(OH)2]=2.2×10-20.控制pH=4,溶液中c(Fe3+)=4.0×10-8mol/L,此时Cu(OH)2无沉淀生成(填“有”或“无”).
(4)将20mL Al2(SO43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70mL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为:2Al3++3SO42-+3Ba2++7OH-=3BaSO4↓+Al(OH)3↓+AlO2-+2H2O.
(5)在0.1L的混合酸溶液中,c(HNO3)=2mol•L-1,c(H2SO4)=3mol•L-1,将0.3mol的铜放入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