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45 mL 0.1 mol/L盐酸溶液和5 mL0.5 mol/L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稀释到500mL,所得溶液的pH等于( )
A.2.4 B.3 C.11 D.1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编号 | 样品和辅助试剂 | 消耗盐酸体积(mL) |
1 | 10.00mL液态奶、0.2g催化剂、20mL浓硫酸 | 33.45 |
2 | 10.00mL液态奶、0.2g催化剂、20mL浓硫酸 | 33.55 |
3 | 10.00mL液态奶、0.2g催化剂、20mL浓硫酸 | 33.50 |
4 | 10.00mL蒸馏水、0.2g催化剂、20mL浓硫酸 | 1.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2011届高三联合调研化学试题 题型:058
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本实验中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
(1)图1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烧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有: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
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到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________.
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aO b.CuCO3 c.CaCO3 d.NH3·H2O
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3.2 g铜丝放到45 mL 1.5 mol/L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18 mL 10%的H2O2,反应0.5小时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小时后,过滤、蒸发结晶、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6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④上述两种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________(填“第一组”或“第二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重点中学洞口一中2008年高考模拟训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题型:022
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制备硫酸铜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由于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实验中将浓硝酸分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
(1)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改进的目的是________.
(2)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空气为氧化剂法
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到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
(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________.
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aO b、CuCO3 c、CaCO3
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3.2 g铜丝放到45 mL 1.5 mol/L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18 mL 10%的H2O2,反应0.5 h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 h后,过滤、蒸发结晶、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6 g.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④控制温度在50℃和60℃加热的原因为________,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________.
⑤上述两种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________(填“第一组”或“第二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