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乙烷和乙炔的混和气体200 ml,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H2 100 ml(相同条件),则原混和气体中乙烷和乙炔的体积之比为( )
A.3:1 B. 2:1 C. 1:3 D. 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使用数字化实验室(由电脑、数据采集器、专用传感器、数字化探头以及平常使用的化学仪器和试剂等组成)测得关于0.1mol/L的CH3COONa溶液的几组数据:室温时0.1mol/L的CH3COONa溶液的pH为8.75;在室温将其加水稀释到0.01mol/L, 其pH为8.27;若将0.1mol/L的CH3COONa溶液加热,加热过程中pH的变化如下图,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上实验数据都可以说明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CH3COONa水解平衡常数
C.在室温将0.1mol/L 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到0.01mol/L,pH由8.75变化到8.27,可以说明0.1mol/L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更大
D.加热0.1mol/L的CH3COONa溶液,pH的变化可说明温度升高,K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将烟气通过装有石灰石浆液的脱硫装置可以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硫,最终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又可与燃煤产生的CO2在一定条件下与NH3生成氮肥,从而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下图为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而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的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A.温室效应 B. 酸雨 C .粉尘污染 D. 水体富营养化
(2)在烟气脱硫的过程中,所用的石灰石浆液在进入脱硫装置前,需通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以增加其脱硫效率;脱硫时控制浆液的PH值,此时浆液含有的亚硫酸氢钙可以被氧气快速氧化生成硫酸钙。
①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浆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为 。
②亚硫酸氢钙被足量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 。
(3)操作a和操作b分别是 和 (填操作名称)
(4)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氢气来源为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5)副产品Y的化学式为 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6)写出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mol/L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H2SO4 B.溶液中含有1molH2SO4
C.将98g浓硫酸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指1L硫酸溶液中含有98g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标准状况下,m g气体A与n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同温同压下,A、B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n∶m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B两气体的质量之比为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氯化钠—易燃品 D.烧碱—剧毒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3.02×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A.16 g B.32 g /mol C.32 g D.64 g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可正确表示原子轨道的是________。
A.2s B.2d
C.3px D.3f
(2)写出基态镓(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
(3)下列物质变化,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________ 。
A.干冰熔化 B.乙酸汽化
C.乙醇与丙酮混溶 D.溶于水
E.碘溶于四氯化碳 F.石英熔融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_;只存在σ键的分子是________,同时存在σ键和π键的分子是________。
A. N2 B.CO2 C.CH2Cl2 D.C2H4
E.C2H6 F.CaCl2 G.NH4Cl
(5)用“>”、“<”或“=”填空:
第一电离能的大小:Mg________Al;熔点的高低:KCl________ 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