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装置(Ⅰ)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装置(Ⅱ)为电解池的示意图;装置(Ⅰ)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电池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_{充电}^{放电}$Na2S4+3NaBr.当闭合K时,X极附近溶液先变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Ⅰ)中Na+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
B.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Br3+2Na++2e-═3NaBr
C.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D.每有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X电极上就析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 L

分析 当闭合开关K时,X极附近溶液先变红色,说明X极生成OH-离子,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反应为2H2O+2e-=H2↑+2OH-,则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原电池的正极,根据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S2+NaBr3$?_{充电}^{放电}$Na2S4+3NaBr可知,负极反应为2Na2S2-2e-=2Na++Na2S4,正极反应为NaBr3+2Na++2e-=3NaBr,Y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装置(Ⅰ)为原电池,Na+向正极移动,B是正极,因此Na+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故A正确;
B.A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为2Na2S2-2e-=2Na++Na2S4,故B错误;
C.X极生成OH-离子,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O+2e-=H2↑+2OH-,故C错误;
D.闭合K时,有0.1molNa+通过离子交换膜,说明有0.1mol电子转移,阴极上生成0.05molH2,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从总反应式判断两极上的变化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反应N2O4(g)?2NO2(g)△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恒温恒容时充入氩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因为B、C两点NO2的体积分数相同,所以化学平衡常数KB=K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结构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A.①②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③D.只有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C.稀释后的A、B溶液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碱的体积相等
D.若A是强酸,则B一定是弱酸,且a=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根据下列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2)B中所含官能团的化学式-OH;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羧基;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H2=CH2+H2O$\stackrel{催化剂}{→}$CH3CH2OH  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②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将足量的X气体通入Y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  )
X气体Y溶液预测的现象
CO2饱和CaCl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SO2Ba(NO3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NH3AgN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NO2Na2S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②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2Z;
(2)反应开始至2min,用气体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
①压强是开始时的0.9倍;
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0.5倍,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将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若上述反应在2min后的t1~t6内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如图2所示如下,
在每一时刻均改变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则
①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t1:增大反应物浓度,t3:加催化剂,t4:降低温度.
②下列各时间段时,Z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是D
A.t2~t3    B.t3~t4    C.t4~t5   D.t5~t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离子共存的说法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  )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电路板:Fe3++Cu═Fe2++Cu2+
B.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共热:NH4++OH$\frac{\underline{\;\;△\;\;}}{\;}$NH3↑+H2O
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至pH=7:Ba2++OH-+H++SO42-═BaSO4↓+H2O
D.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K+、CO32-、Na+、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12C原子的质量是a g,某氯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frac{12a}{b}$ ②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bNA)mol 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④b 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mol(  )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