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的有机化合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聚乙烯、聚氯乙烯 B.1丁烯、2丁烯
C.苯、乙烯 D.乙烯、乙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 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镁在空气中可剧烈燃烧,并发出强光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Fe3O4 ⑤在空气中加热铜可生成黑色的CuO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即柴草能源时代、化石能源时代、多能源时代。
(1)“化石能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燃料。这些能源按人类目前的消耗速度,很可能在几百年内被耗尽。
(2)“多能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能源。
(3)你认为我国目前处于哪一个能源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B、C,它们分子中碳、氢、氧的质量之比都是6:1:8;A、B、C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已知A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1 mol B完全燃烧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44.8 L。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B的3倍。
(1)写出A、B、C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结构中无支链,且1 mol C能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2.5 mol H2,已知2个—O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稳定,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变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___。加B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量硝基苯泄漏,引起松花江水体污染,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基苯将沉入江底,对环境影响不大
B.实验室制硝基苯需要用水浴加热
C.硝基苯中毒是由蒸气吸入或误食引起的,与皮肤接触不会引起中毒
D.只要向水中撒入大量活性炭吸附硝基苯就可以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人设计了以下反应途径制取H2,假设反应都能进行,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C3H83C+4H2
B.C3H8C3H6+H2
C.C3H8+3H2O3CO+7H2
D.C3H8+5O2—→3CO2+4H2O,2H2O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化学式 | 电离常数 |
HClO | Ka=3×10-18 |
H2CO3 | Ka1=4.3×10-7 |
Ka2=5.6×10-11 |
A.c(HCO)>c(ClO-)>c(OH-)
B.c(ClO-)>c(HCO)>c(H+)
C.c(HClO)+c(ClO-)=c(HCO)+c(H2CO3)
D.c(Na+)+c(H+)=c(HCO)+c(ClO-)+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 L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