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依据浓硫酸性质分析其在反应中的作用;
(2)浓硫酸稀释放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加入乙醇,然后在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3)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4)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乙酯的密度较小,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5)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采用分液的方法即可,水层中的乙酸钠要用硫酸反应得到乙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6)①根据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足进行分析;
②根据乙酸乙酯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分析失败原因.
解答 解:(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酯化反应中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故答案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2)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故答案为: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BC;
(4)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遇碳酸钠溶液,混合液会分层,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出乙酸乙酯,使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由于乙酸乙酯密度小于碳酸钠溶液,分液时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上口倒;
(5)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加入试剂a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实现酯与乙酸和乙醇的分离为操作I,则操作I为分液;乙酸钠与乙醇分离,为操作II,因二者沸点不同,采取蒸馏法;然后C中乙酸钠加试剂b为硫酸将乙酸钠转化成乙酸,再通过蒸馏将乙酸分离,即操作Ⅲ为蒸馏,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蒸馏;硫酸;蒸馏;
(6)①甲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酸有剩余,说明是所加NaOH溶液不足未将酸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所加的NaOH溶液较少,没有将余酸中和;
②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说明没有酯,是因为所加NaOH溶液过量,酯发生水解,且彻底水解,
故答案为:所加NaOH溶液过量,.
点评 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取以及有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把握发生的反应和流程中的操作为解答的关键,明确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方法,熟悉分液操作与蒸馏操作各适用于分离的混合物类型及正确操作方法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化学反应中1 mol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电子的数目为2NA | |
B. | 28 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 |
C. | 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NA个水分子 | |
D. | 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种化合物 | B. | 两种酸性氧化物 | ||
C. | 两种化合物 | D. |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l2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 |
B. | KOH是氧化剂,Cl2是还原剂 | |
C. | KCl是还原产物,KClO3是氧化产物 | |
D. | 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数之比为5: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镁片为负极,镁片上产生黄绿色气体 | |
B. | 铁片为阳极,铁片上产生无色气体 | |
C. | 溶液中铁片与镁片之间产生白色沉淀 | |
D. | 溶液的pH将逐渐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 |
A | CuSO4 | FeSO4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B | NaNO3 | CaCO3 | 溶解、过滤 |
C | CO2 | O2 | 通入NaOH溶液,洗气 |
D | KNO3溶液 | AgNO3 | 加入NaCl溶液,过滤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保持压强不变,升高反应温度 | |
B. | 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 |
C. |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C(g) | |
D. |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 mol C(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