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D(s)△H=-akJ.mol-1,实验内容和结果分别如下表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温度起始物质的量热量
序号AB变化
I600℃1mol3mol96 kJ
n800℃0.5mol1.5mol----
A.实验I中,10min内平均速率v(B)=0.06mol.L-1•min-1
B.上述方程式中a=160
C.6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0.45
D.向实验E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A和1.5molB,A的转化率不变

分析 A.图象分析可知实验Ⅰ中,10 min内C生成了1.2mol,结合化学反应速率v=$\frac{△c}{△t}$计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以此计算B的反应速率;
B.根据图象中的变化量结合图表中热量变化计算,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可知,
                A(g)+B(g)?2C(g)+D(s)△H=a kJ•mol-1
起始量(mol)    1      3       0      0          akJ
变化量(mol)    0.6    0.6     1.2    0.6        96kJ
平衡量(mol)    0.4    2.4      1.2    0.6
反应焓变是指1molA全部反应的热量变化;
C.结合B中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c(A)=0.2mol/L,c(B)=1.2mol/L,c(C)=0.6mol/L,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D.反根据等效平衡分析判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等比等效,开始投入量 AB之比为3:1,向实验Ⅱ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 mol A和1.5 mol B,可以看作充入AB反应比为3:1,先投入0.5molA和$\frac{0.5}{3}$molB,达到平衡状态,A的转化率不变,相当于多投入1.5mol-$\frac{0.5}{3}$molB的量.

解答 解:图象分析,先拐先平温度高,温度越高C物质的量越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A.10 min内C生成了1.2mol,则反应速率v(C)=$\frac{\frac{1.2}{2}}{10}$0.06mol/L•min=0.06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v(B)=$\frac{1}{2}$v(C)=0.06mol/L•min×$\frac{1}{2}$=0.03mol/L•min,故A错误;
B.由化学平衡三段式可知,
             A(g)+B(g)?2C(g)+D(s)△H=a kJ•mol-1
起始量(mol) 1      3      0      0         aKJ
变化量(mol) 0.6   0.6    1.2     0.6      96KJ
平衡量(mol) 0.4   2.4    1.2     0.6
反应焓变是指1molA全部反应的热量变化,则a=$\frac{96kJ}{0.6mol}$=160kJ/mol
图象分析,先拐先平温度高,温度越高C物质的量越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a=-160,故B正确;
C.由B中可知平衡浓度:c(A)=0.2mol/L,c(B)=1.2mol/L,c(C)=0.6mol/L,平衡常数K=$\frac{0.{6}^{2}}{0.2×1.2}$=1.5,故C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等比等效,开始投入量 AB之比为1:3,向实验Ⅱ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 mol A和1.5 mol B,可以看作先投入0.5molA和1.5molB后再投入0.5molA和1.5molB,达到相同平衡状态,A的转化率不变,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会利用三段式法进行解答,难点是D选项中等效平衡的建立,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填字母编号).
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B(填字母编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3)单质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取FeSO4.若用反应所得的酸性溶液,将Fe2+转化为Fe3+,要求不引入新的杂质,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c(填字母编号).
a.Cl2       b.Fe        c.H2O2       d.HNO3
(4)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O2-+Cl2+H2O═NO3-+2H++2 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金属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化学小组采用如图装置,以苯甲酸、甲醇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所示:
 苯甲酸甲醇苯甲酸甲酯
熔点/℃122.4-97-12.3
沸点/℃24964.3199.6
密度/℃1.26590.7921.0888
水溶性微溶互溶不溶
Ⅰ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0.1mol苯甲酸和0.4mol甲醇,再小心加入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沸石,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甲装置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冷却水从b(填“a”或“b”)口进入.
Ⅱ粗产品的精制
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进行精制.

(1)试剂1可以是B(填编号),作用是洗去苯甲酸甲酯中过量的酸.
A.稀硫酸 B.饱和碳酸钠溶液 C.乙醇
(2)操作2中,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199.6℃左右.
(3)实验制得的苯甲酸甲酯精品质量为10g,则苯甲酸的转化率为73.5%.(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消毒剂,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ClO2,其流程如图1:
(1)写出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Cl+2HCl $\frac{\underline{\;通电\;}}{\;}$3H2↑+NCl3
(2)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C.(填序号)
A.饱和食盐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水
(3)测定ClO2(如图2)的过程如下: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100mL水溶解后,再加3mL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将生成的ClO2气体通过导管在锥形瓶中被吸收;将玻璃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Na2S2O3=2NaI+Na2S4O6),共用去V mL Na2S2O3溶液.
①装置中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并使锥形瓶内外的压强相等.
②请写出上述二氧化氯气体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O2+10I-+8H+═5I2+4H2O+2Cl-
③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④测得通入ClO2的质量m(ClO2)=1.35cV×10-2g.(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1molCO和1molNO2充入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NO2(g)+CO(g)?CO2(g)+NO(g)并达到化学平衡,发现有50%的CO转化为CO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1molCO和2molNO2充入上述反应器中,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中的CO2的体积分数是(  )
A.$\frac{1}{9}$B.$\frac{1}{6}$C.$\frac{2}{9}$D.$\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0.8molD.由此推断:
(1)生成D的反应速率0.2mol/(L.min),.
(2)B的平衡浓度为0.8mol/L.
(3)A的转化率为60%.
(4)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0.5.
(5)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A的转化率不变.(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的是(  )
A.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
B.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D.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单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一定作还原剂
C.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就一定容易
D.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