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KMnO4和H2C2O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欲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中所用KMnO4溶液均已酸化)

(1)甲组:通过测定单位时问内生成CO2气体体积的量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加入,A、B的成分见下表:

序号

A溶液

B溶液

2mL0.1 mol·L-1

H2C2O4溶液

4mL0.01 mol·L-1

KMnO4溶液

2mL0.2 mol·L-1

H2C2O4溶液

4mL0.01 mol·L-1

KMnO4溶液

2mL0.2 mol·L-1

H2C2O4溶液

4mL0.01 mol·L-1

KMnO4溶液

少量MnSO4(催化剂)

该实验探究的是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停止之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实验序号)。

(2)乙组:通过测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多少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0.1 mol·L-1H2C2O4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1 mol·L-1 KMnO4溶液。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各有一支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振荡,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该实验试图探究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该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完全褪色,其原因是                        


(1) 浓度和催化剂; (2分)

   ③②①(2分)

(2) 温度(2分); KMnO4溶液过量(2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右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原子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X>W>Y>Z       

B.Y的氧化物能与Z或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C.X、W两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Y,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Y>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若品红溶液①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2

B.若溴水褪色,则说明 SO2具有还原性

C.若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则说明Na2S2O3只作氧化剂

D.若品红溶液②不褪色、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

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H2SO4溶液;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③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关于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A.右图表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B.右图表示某反应能量的变化与生成物状态无关

C.右图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D.右图表明化学反应不仅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循能量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乙醇(CH3CH2OH)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    (    )

A.位置异构体   B.官能团异构体     C.同系物     D.碳链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双酚A是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双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B.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为1:2:2:3

C.反应①中,1mol双酚A最多消耗2mol Br2

D.反应②的产物只有一种官能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CH3CH2OH+H2O

已知: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沸点(℃)

密度(g·cm3)

苯甲酸*

122

无色、片状晶体

249

1.2659

苯甲酸乙酯

150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乙醇

46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3

环己烷

84

无色澄清液体

80.8

0.7318

*苯甲酸在100 ℃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如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 ℃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 ℃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应该采用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____。

A.65~70 ℃                                                B.78~80 ℃

C.85~90 ℃                                                D.215~220 ℃

(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采取分批加入Na2CO3而不是一次性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步骤③中的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