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I2(g)。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20 |
x(HI) | 1 | 0.91 | 0.85 | 0.815 | 0.795 | 0.784 |
x(HI) | 0 | 0.60 | 0.73 | 0.773 | 0.780 | 0.784 |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当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v正 v逆可能落在A、B、C、D、E哪些点。
A. A D B. B D C. B E D. A E
【答案】D
【解析】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建立平衡,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逆反应建立平衡,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据此答题。
对于2HI(g)H2(g)+I2(g)反应建立平衡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因此排除C点,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平衡正向移动,再次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因此排除B点,故选A点;对于H2(g)+I2(g)2HI(g)反应建立平衡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平衡逆向移动,再次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故选E点;因此反应重新达到平衡,v正~x(HI)对应的点为A,v逆~x(H2)对应的点为E,答案选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0.1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
B. 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
C. 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D. NH4HSO4和NaOH混合呈中性C(Na+)>C(SO42—)>C(NH4+)>C(NH3·H2O)>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①原子总数;②质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质量。
A. ④ B. ①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SO2和NO
B. 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 可能有Cl2和O2
D. 肯定只有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X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Y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第3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则检验溶液中存在该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X与元素Y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X、Y、Z三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两种单质的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C. 每消耗1molX同时生成2mol Z,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D. 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已知20.0g NaOH溶于水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28.8kJ热量,那么此反应数据表明:如果NaOH稀溶液跟稀盐酸中和生成18g水时,该反应放出热量______ kJ,由此测得的中和热为_____kJ/mol;
(2)已知断开1mol H—H键、1mol Br—Br键、1mol H—Br键分别需吸收的能量为436kJ、193kJ、366kJ。计算H2和Br2反应生成1mol HBr需 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_________ kJ;
(3)t℃时,将2mol SO2和1mol 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剩余0.8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从反应开始到化学平衡,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②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 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 相同时间内消耗2n mol SO2的同时消耗n mol O2
E. 相同时间内消耗2n mol SO2的同时生成n mol O2
③t2℃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 = 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回答下列问题:
(1)NOCl虽然不稳定,但其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NOCl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Cl(g)2NO(g)+Cl2(g),其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正=k·cn( NOCl)(k为速率常数),测得v正和c(NOCl)的关系如表:
序号 | c(NOCl)/(mol·L-1) | v正/(mol·L-1·s-1) |
① | 0.30 | 3.60×10-9 |
② | 0.60 | 1.44×10-8 |
则n=_________;k=___________。
(3)25 ℃时,制备亚硝酰氯所涉及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如表:
序号 | 热化学方程式 | 平衡常数 |
① | 2NO2(g)+NaCl(s)NaNO3(s)+NOCl(g) ΔH1=a kJ/mol | K1 |
② | 4NO2(g)+2NaCl(s)2NaNO3(s)+ 2NO(g)+Cl2(g) ΔH2=b kJ/mol | K2 |
③ | 2NO(g)+Cl2(g)2NOCl(g) ΔH3 | K3 |
则该温度下,ΔH3=______kJ/mol;K3=______(用K1和K2表示)。
(4)25℃时,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08 mol NO和0.04 molCl2发生上述反应③,若反应开始与结束时温度相同,数字压强仪显示反应过程中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则ΔH3=______(填“>”“<”或“=”)0;若其他条件相同,仅改变某一条件,测得其压强(p)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曲线b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K3=___________L/mol;在5 min时,再充入0.08 mol NO和0.04 molCl2,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①pH=4.1时,Ⅰ中为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__g·L1(以SO2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