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中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
HCHO+O2 CO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
C.HCHO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
D.每生成1.8gH2O消耗2.24L O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 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120.9 kJ,则( )
A.1 mol H2和0.5 mol O2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1 mol H2O(g)断键吸收的能量
B.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1 mol H2O(l)的能量大于1 mol H2O(g)的能量
D.2 mol H2和1 mol O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2O(g)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17世纪炼金家们画的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两种同族元素的元系符号。已知X位于周期表前四周期,Y比X多1个电子层,X、Y都是生产半导体的材料,X的氢化物XH3有剧毒。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X>Y
C.X的氢化物具有强还原性
D.Y与碘同周期,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高碘酸(HIO4)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 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2>△H3 B.△H1<△H3
C.△H1+△H3 =△H2 D.△H1+△H2 >△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 △H1
2 H2(g)+ O2(g)= 2H2O(g) △H2
C(s)+ O2(g)=CO2(g) △H3
则反应4C3H5(ONO2)3(l)= 12CO2(g)+10H2O(g) + O2(g) +6N2(g)的△H为
A.12△H3+5△H2-2△H1 B.2△H1-5△H2-12△H3
C.12△H3-5△H2 -2△H1 D.△H1-5△H2-12△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 kJ·mol-1
②CH3OH(g)+O
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B.①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C.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O2(g)===CO2(g)+2H2(g)的ΔH>-192.9 kJ·mol-1
D.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象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甲烷气体燃烧和水汽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kJ·mol-1,
H2O(l)===H2O(g) ΔH=+44kJ·mol-1;
则356g“可燃冰”(分子式为CH4·9H2O)释放的甲烷
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kJ。试写出丁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均匀后,分为等量的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 A. | 3 mol•L﹣1HCl溶液 | B. | 3 mol•L﹣1HNO3溶液 |
| C. | 8 mol•L﹣1NaOH溶液 | D. | 18 mol•L﹣1浓H2SO4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活动小组为探究金属腐蚀的相关原理,设计了如下图a所示装置,图a的铁棒末段分别连上一块Zn片和Cu片,并静置于含有K3Fe(CN)6及酚酞的混合凝胶上。一段时间后发现凝胶的某些区域(如下图b示)发生了变化,已知Fe2+可用K3Fe(CN)6来检验(呈蓝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呈现红色 B.乙区产生Zn2+
C.丙区发生的电极反应式:Cu-2e-= Cu2+ D.丁区呈现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