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用下列物质或方法处理蛋白质溶液,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的是(  )
A.加入食盐水B.加入硫酸铜溶液C.煮沸D.加入浓硝酸

分析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尿素、乙醇、丙酮、甲醛等有机溶剂化学物质、重金属盐等;
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

解答 解:A.食盐水不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A正确;
B.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B错误;
C.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故C错误;
D.浓硝酸是强酸,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变性,难度不大,了解蛋白质变性的常用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注意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现有金属单质A、B、C、I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其中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Fe、HFe(OH)3
(2)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2Al+2H2O+2OH-=2AlO2-+3H2
写出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3)实验室检验物质G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KSCN
实验室检验物质D中阳离子的方法是颜色反应
(4)分析反应,3H2O2+2H2CrO4=2Cr(OH)3+3O2+2H2O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H2O2,还原产物是Cr(OH)3;若该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体积约为3.36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除去Na2CO3 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
C.置于坩埚中加热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制氯气                                              
(2)氯气通入水
(3)氯气通入FeCl2溶液                                  
(4)氯气通入NaOH溶液
(5)NO2溶于水                                       
(6)SO2通入过量NaOH溶液
(7)Na2O2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触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按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请用你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先关闭K,使A中反应进行,加热玻璃管C,可观察到C管中发生耀眼白光,产生白烟,管壁上附有淡黄色物质.实验完成后将C管中固体全部加入盐酸中,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
(1)停止实验时,先打开K,再停止滴加浓硫酸并熄灭酒精灯,橡胶气胆B在实验中的作用是防止C降温时因C中气体压强减小而引起D中溶液的倒吸.
(2)C中全部反应产物有MgO、MgS、S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甲不可能是(  )
A.NaOH溶液B.FeC.Al2O3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度/100g水
正丁醇740.80118.09
冰醋酸601.045118.1互溶
乙酸正丁酯1160.882126.10.7
(一)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①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3.5mL正丁醇和7.2m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摇匀,投入1~2粒沸石.然后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加热冷凝回流反应
(二)产品的精制
②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mL的水洗涤.有机层继续用10mL 10% Na2CO3洗涤至中性,再用10mL的水洗涤,最后将有机层转移至锥形瓶中,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③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50mL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125~127℃的馏分,得11.6g乙酸正丁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冷水应该从冷凝管a(填a或b)管口通入.
(2)步骤①中不断从分水器下部分出生成的水的目的是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步骤①中判断反应终点的依据是分水器中的水层量不再增加.
(3)产品的精制过程步骤②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
(4)下列关于分液漏斗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D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旋塞芯处不漏水即可使用
B.装液时,分液漏斗中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frac{2}{3}$
C.萃取振荡操作应如图所示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5)步骤③的常压蒸馏,需收集126℃的馏分,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一般不用上述冷凝管而用空气冷凝管,可能原因是防止因温差过大,冷凝管炸裂
(6)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式量116)的产率是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按如图装置实验,A、B两烧杯分别盛放200g 10%NaOH和足量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c极上有Cu析出;又测得A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4.5g(不考虑水的蒸发).a、b、c为石墨电极,d为铜电极.
(1)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8L.
(2)c极上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