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制备Fe(OH)3胶体 |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 |
B | 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溶液 | 用氢氧化钡溶液分别滴加,观察现象 |
C |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
D |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够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稀硝酸能够与铜粉反应,应该用稀盐酸;
D.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解答 解:A.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二者反应生成Fe(OH)3沉淀,无法获得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无法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二者,故B错误;
C.稀硝酸与铜和氧化铜都反应,不能用稀硝酸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可以用稀盐酸,故C错误;
D.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混合液分层后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胶体制备、物质分离与提纯、物质鉴别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定条件下,将1mol N2和3mol H2混合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NA | |
B. | 30g SiO2中含有的硅氧键数为NA | |
C. | 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当有2mol Fe2+被氧化时,消耗Cl2的分子数为NA | |
D. | 取50 mL 14.0 mol•L-1 浓硝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生成气体分子的数目可能为0.25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 |
B. |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 |
C. |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 |
D. | 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可制作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 |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4 g+10 h | B. | c-b=2 d+3 f | C. | 2 d+3 f=3 g+8 h | D. | a+c=d+f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Cl3溶液和Cu的反应:Cu+Fe3+═Cu2++Fe2+ | |
B. | 醋酸溶液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 | |
C. | NO2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NO2+2OH-═NO3-+NO2-+2H2O | |
D. |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2AlO2-+SO2+3H2O═2A(OH)3↓+S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3CH(OH)CH2COOH系统命名法命名3-羟基丁酸 | |
B. | 四苯基乙烯()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 |
C. | lmol 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mol、4mol、1mol | |
D. | 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浓硝酸生成溴苯、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