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rac{{K}_{W}}{c({H}^{+})}$=0.1mol•L-1的溶液中Na+、SiO32-、I-、CO32-
B.2%的氨水中Ag+、K+、F-、NO3-
C.pH=1的溶液中NH4+、Na+、SO42-、C17H35COO-
D.0.1mol•L-1的NaHSO4溶液中K+、Fe2+、Cl-、CrO42-

分析 A.$\frac{{K}_{W}}{c({H}^{+})}$=0.1mol•L-1的溶液,溶液显碱性;
B.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
C.pH=1的溶液,显酸性;
D.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A.$\frac{{K}_{W}}{c({H}^{+})}$=0.1mol•L-1的溶液,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Ag+与氨水先生成沉淀后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pH=1的溶液,显酸性,H+、C17H35COO-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H+、Fe2+、CrO4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③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④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
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C.②③⑦D.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T℃时发生反应:mA(g)+nB(g)?pD(g)+qE(s)△H<0(m、n、p、q为最简比例的整数)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用D表示该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1.69(保留至两位小数).
(3)下列措施能增大B的转化率的是ACD.
A.再加入2mol A和1mol B
B.保持体积不变通入1mol B
C.移出部分物质D
D.再加入2mol A、1mol B和0.6mol Dw!
(4)在T℃时,相同容器中,若开始时加入0.2mol A、0.8mol B、0.9mol D、0.5mol E反应,达到平衡后,A的浓度小于0.2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若加入0.8 mol A、1.0 mol B,平衡浓度则与图中A浓度相同,题中投入量相当于加入0.8 mol A、1.0 mol B后再加入0.1 mol B,平衡正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为Kw(25℃)=1.0×10-14,Kw(35℃)=2.1×10-14,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35℃时,c(H+)>c(OH-
C.溶液pH:pH(35℃)>pH(25℃)
D.35℃时已电离的水的浓度约为1.45×10-7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对于CCl2F2(商品名称是氟利昂-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是非极性分子
C.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D.是一种制冷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溶液中,RO3n-和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O3n-+3S2-+6H+=R-+3S↓+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反应中的还原剂是S2-,n的值为1.
(2)RO3n-中R的化合价为+5.
(3)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它在周期表中可能处于第VIIA族.
(4)R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强酸性(填“强酸”、“弱酸”、“强碱”或“弱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硫酸铜、硝酸铁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以下是某工厂用含铁的废铜为原料生产胆矾(CuSO4•5H2O)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胆矾和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见下表.
温度(℃)20406080100
石膏0.320.260.150.110.07
胆矾3244.661.883.81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红褐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Fe(OH)3
②写出浸出过程中生成硝酸铜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③操作I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00℃左右;
④从溶液中分离出硫酸铜晶体的操作II应为将热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图(a)和(b)中的信息,按图(c)装置(连通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Fe(NO33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实验.5min后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深(填“深”或“浅”),其原因是Fe(NO33在H2O2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从图a知H2O2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从图b也知2NO2?N2O4反应为放热反应,B瓶中H2O2在Fe(NO33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快,相同时间内放热多,因此B瓶所处温度高,2NO2?N2O4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大,颜色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某同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光亮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
Ⅱ.待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Ⅲ.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
(1)步骤Ⅲ中,“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的操作是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后过滤.
(2)该同学假设黑色沉淀是CuO.检验过程如下:
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
①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未见明显现象,再滴加K4[Fe(CN)6]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将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
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是黑色沉淀中不含有CuO.
(3)再次假设,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现象
 1.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2.A试管内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3.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①现象2说明黑色沉淀具有还原性.
②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NO2+SO2+Ba2++H2O═BaSO4↓+NO↑+2H+
③为确认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是取冷却后A装置试管中的溶液,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说明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
(4)以上实验说明,黑色沉淀中存在铜的硫化物.进一步实验后证明黑色沉淀是CuS与Cu2S的混合物.将黑色沉淀放入浓硫酸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沉淀溶解,其中CuS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CuS+4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4SO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有机反应中常用镍作催化剂.某镍催化剂中含Ni 64.0%、Al 24.3%、Fe 1.4%,其余为C、H、O、N等元素.
(1)氰酸(HOCN)的结构式是N≡C-O-H,其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可推测氰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型.
(2)用Cr2O3作原料,铝粉作还原剂的铝热法是生产金属铬的主要方法之一,该反应是一个自发放热反应,由此可判断Cr-O键和Al-O键中Al-O键更强.研究发现气态氯化铝(Al2Cl6)是具有配位键的化合物,可溶于非极性溶剂,分子中原子间成键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分子是非极性  (填“极性”或“非极性”)的.请在图中是配位键的斜线上加上箭头.
(3)铁有α、γ、δ三种晶体构型,其中α-Fe单质为体心立方晶体,δ-Fe单质为简单立方晶体.则这两种晶体结构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是4:3,设α-Fe晶胞边长为a nm,δ-Fe晶胞边长为bnm,则这两种晶体的密度比为2b3:a3.(用a、b的代数式表示)
(4)氧化镍(NiO )是一种纳米材料,比表面积S(m2/g)是评价纳米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纳米粒子按球形计). 基态Ni2+有2 个未成对电子,已知氧化镍的密度为ρg/cm3;其纳米粒子的直径为Dnm,列式表示其比表面积$\frac{6000}{Dρ}$m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