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2
3
4
请回答:
(1)这九种元素分别是①C(填元素符号,下同)、②O、③Na、④Mg、⑤Al、⑥Cl、⑦Ar、⑧K、⑨Br,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Ar.
(2)在③④⑤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填化学式).其中③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3)①、②、③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Na>C>O(填元素符号).
(4)⑧元素与⑥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高温下灼烧时,火焰呈紫色.如何观察透过蓝色钴玻璃.

分析 (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C、②是O、③是Na、④是Mg、⑤是Al、⑥是Cl、⑦是Ar、⑧是K、⑨是Br,其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2)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3)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4)⑧元素与⑥元素形成的化合物KCl,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解答 解:(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C、②是O、③是Na、④是Mg、⑤是Al、⑥是Cl、⑦是Ar、⑧是K、⑨是Br,其中稀有气体Ar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故答案为:C;O; Na; Mg;Al;Cl;Ar; K; Br; Ar;
(2)非金属性Na>Mg>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NaOH的碱性最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故答案为:NaOH;Al(OH)3+NaOH=NaAlO2+2H2O;
(3)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C>O,
故答案为:Na>C>O;
(4)⑧元素与⑥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KCl,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观察时需要透过透过蓝色钴玻璃,
故答案为:紫;透过蓝色钴玻璃.

点评 本题考查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元素的位置和性质、元素周期律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可用于制取金属铜和铜盐.

(1)己知部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s)+S2(g)═CS2(g)△H1=akJ•mol-1
Cu2S(s)+H2(g)═2Cu(s)+H2S(g)△H2=bkJ•mol-1
2H2S(g)═2H2(g)+S2(g)△H3=ckJ•mol-1
则C(s)+2Cu2S(s)═4Cu(s)+CS2(g)的△H=a+2b+ckJ•mol-1(用含 a、b、c 的代数式表示).
(2)从辉铜矿中浸取铜元素,可用FeC3作浸取剂.
①反应Cu2S+4FeCl3═2CuCl2+4FeCl2+S,每生成Imol CuCl2,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mol 或 1.204×1024;浸取时,在有氧环境下可维持Fe3+较高浓度.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Fe2++4H++O2=4Fe3++2H2O.
②浸取过程中加入洗涤剂溶解硫时,铜元素的浸取率的变化见图1.其原因是生成的硫覆盖在Cu2S表面,阻碍浸取.
③353K时,向FeCl3浸取液中加入CuCl2,能加快铜元素的浸取速率,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u2S+2CuC12=4CuC1+S、CuCl+FeCl3═CuCl2+FeCl2
(3)辉铜矿可由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通过电化学反应转变而成,有关转化见图2.转化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FeS2+6H++2e-=Cu2S+2Fe2++3H2S↑.
(4)CuCl悬浊液中加入Na2S,发生的反应为2CuCl(s)+S2-(aq)?Cu2S(s)+2Cl-(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5.76×1030[己知Ksp(CuCl)=l.2×l0-6,Ksp(Cu2S)=2.5×l0-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
$→_{△}^{浓硫酸}$+H2O,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表: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1000.961 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 283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H2SO4,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2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或冷凝管).
(2)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生成该物质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4)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E(填正确答案标号).
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分液漏斗D.锥形瓶           E.蒸发皿
(5)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7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常温下,用pH=11的氨水,分别与pH=3的盐酸和某酸等体积混合,得到X、Y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X可能呈酸性B.X溶液可能呈中性C.Y溶液可能呈中性D.Y溶液一定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
弱酸HCOOHHCNH2S
电离平衡常数(25℃)Ka=1.8×10-4Ka=4.9×10-10Ka1=1.3×10-7
Ka2=7.1×10-1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恰好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B.HCOO-、CN-、HS-在溶液中不可以大量共存
C.NaHS溶液中加入适量KOH后:c(Na+)═c(H2S)+c(HS-)+2C(S2-
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两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目HCOONa大于NaC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A
B.22.4 LC02中含有共价键数目4 NA
C.若H2O2分解产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D.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电子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B.12g石墨中含有σ键的个数为2NA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得的一氯代物只1种,该烃是(  )
A.CH3CH2CH2CH2CH3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依据图1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2)若要收集一瓶氨气,请将图2装置补充完整,在虚框内画出连接图.
(3)下列试剂不能用于干燥NH3的是A.
A.浓硫酸      B.碱石灰      C.NaOH固体    D.CaCl2
(4)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分为三步:
①NH3→NO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②NO→NO2实验现象是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③NO2H2O→
HNO3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
(5)图1中,实验室只用一种物质将NO直接转化为硝酸且绿色环保,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化学反应方程式3H2O2+2NO=2HNO3+2H2O
(6)图1中,X的化学式为N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