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中:NH4+、Cu2+、CO32-、Cl-
B.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Ba2+、Cl-、NO3-
C.pH值为1的溶液:Na+、Al3+、CH3COO-、SO42-
D.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Mg2+、K+、HCO3-、Br-

分析 A.无色溶液中不会存在铜离子,铜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
B.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存在于中性溶液中;
C.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醋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
D.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解答 解:A.Cu2+为有色离子,且Cu2+、CO32-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a+、Ba2+、Cl-、NO3-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在中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B正确;
C.pH为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CH3COO-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HCO3-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运用铝及其化合物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四个图中,横坐标表示加入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生成沉淀的量,从A~D中选择符合各题要求的序号填入表

溶液加入的物质答案序号
AlCl3溶液通入过量的NH3
含少量NaOH的NaAlO2溶液通过量的CO2
NaAlO2溶液滴加稀H2SO4至过量
MgCl2和AlCl3的混合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2)测定某镁铝合金中铝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如图2(夹持仪器略).
实验步骤:
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称取mg镁铝合金样品置于烧瓶中,在分液漏斗中盛放足量的溶液X;
步骤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b,使反应进行,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b;
步骤4:待装置冷却后,调平量筒与水槽的液面,读取气体体积为xmL(折合成标准状况下干燥气体的体积).
①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选择A(填A或B)
②为了使合金中的铝与X反应,而Mg不反应,X应选用NaOH(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③计算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frac{54x}{67.2m×1{0}^{3}}$(用m,x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表各组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再加入相关物质,溶液能恢复原来组成的是(  )
电解质溶液阳极阴极加入的物质
ANaCl溶液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铜溶液硫酸铜
DNaOH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有机物的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发生,因此需要分离提纯.有一种水果香精的合成步骤如下:
Ⅰ合成: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11.5mL(9.3g,0.125mL)正丁醇、7.2mL(7.5g,0.125mol)冰醋酸和3~4滴浓H2SO4,摇匀后,加几粒沸石,再按图1所示装置安装好.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5.00mL水,其水面低于分水去回流支管下沿3~5mm,然后用小火加热,反应大约40min.
Ⅱ分离提纯:
①将烧瓶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冷却后与分水器中的酯层合并,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10mL水、10mL10%碳酸钠溶液洗至无酸性(pH=7),充分震荡后静置,分去水层.
②将酯层倒入小锥形瓶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③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转入50mL蒸馏烧瓶中,加几粒沸石进行常压蒸馏,收集产品,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如表:
化合物正丁醇冰醋酸乙酸正丁酯正丁醚
密度/(g/mL)0.8101.0490.8820.7689
沸点/℃117.8118.1126.1143
在水中的溶解性易溶易溶难溶难溶
制备过程中还可能与的副反应有2CH3CH2CH2CH2OH$?_{△}^{浓H_{2}SO_{4}}$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和分离过程中均使用沸石,其作用防止液体加热时发生暴沸.
(2)如图1整个装置可看作由分水器、圆底烧瓶和冷凝管组成,其中冷水应从b(填a或b)管口通入.
(3)在操作步骤②后(即酯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应先过滤(填实验操作名称),然后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转入蒸馏烧瓶中,如果蒸馏装置如图2所示,则收集到的产品中可能混有正丁醚杂质.
(4)步骤③的常压蒸馏,需控制一定的温度,你认为在bd中加热比较合适(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水     B.甘油(沸点290℃)    C.沙子      D.石蜡油(沸点200~300℃)
(5)如何根据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判断该合成反应达到了终点分水器中水面不再升高.
(6)反应结束后,若放出的水为6.98mL(水的密度为1g/mL),则正丁醇的利用率约为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电解应用,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阴极
B.电解精炼铜时,溶液浓度基本不变
C.在铁制容器上镀铜时,可用CuSO4溶液作电镀液
D.在铁制容器上镀铜时,铁制容器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含铬化合物的废水有毒,特别是Cr(Ⅵ)有致癌作用,对农作物及微生物的毒害很大.目前处理的方法较多,还原沉淀法是较为广泛的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r}_{2}{{O}_{7}}^{2-})}{{c}^{2}(Cr{{O}_{4}}^{2-}).{c}^{2}({H}^{+})}$;碱性溶液中Cr(Ⅵ)离子的颜色呈黄色.(填“黄色”或“橙色”)
(2)上述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以下物质可用于代替步骤②中的Fe2+的是C
A.KMnO4(H+)           B.HNO3            C.Na2SO3
(3)步骤③中出水总铬与溶液的pH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为有效除去Cr3+,加入的碱越多越好
B.Cr(OH)3可溶于强碱
C.要除去Cr3+,调节pH值最好为7左右

(4)已知Ksp[Cr(OH)3]=1.1×10-32,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水质中总铬的浓度应小于3×10-5mol•L-1,当步骤③调节pH=6时,该处理后的污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是(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分离乙醇和乙酸混合溶液
B.
石油分馏
C.
电解精炼铜
D.
实验室用乙醇制取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8.70g食盐
B.用广泛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值为3.5
C.在蒸发皿中灼烧氢氧化铁获得铁红
D.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Mr(Y)=0.5Mr(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Z
B.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C.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mol
D.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2gY气体和1gZ气体,则其压强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